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环球时报:中产阶层有焦虑更要有担当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陈先奎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5日

  中产焦虑问题最近两年常被提及。虽然有关这一群体的界定尚无明确标准,但就经济层面而言大体是指中等收入阶层,其主力是70后和80后的年轻白领。这里的焦虑,主要指因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支出过高而对未来有所担忧。

  需要指出的是,中产焦虑问题并非最近才有的新问题。它也不是中国独有,而是全球性普遍现象。20世纪80年代,经过二战后30多年快速发展的法国经济开始放缓,其中产阶层随即产生普遍焦虑心态,对未来信心降低;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历“失去的十年”,当时也出现中产阶层“下流化”现象,很多原来的中产阶层退行到该阶层中下层甚至更糟;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社会也出现这种问题,其中产阶层收入大幅下降7%,“集体向下沉沦”;同一时期,欧洲传统中产阶层愤怒和躁动情绪蔓延,很多昔日衣食无忧、享受全球旅游度假的白领们冲在了一系列罢工的最前方,“焦虑”之心溢于言表。

  同其他国家中产阶层一样,我国中产阶层的收入和整体生活水平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种“不进则退”的中间状态使其对经济形势极为敏感。总体而言,中产阶层素质较高,上进心强,追求稳定发展,是社会稳定力量。笔者认为,经历中国转型时期的中产阶层有所焦虑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消解其继续向上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换句话说,中产阶层有焦虑但更要有担当,这是因为:

  首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定位和责任,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以50后为主体的那代人承担了巨大压力甚至牺牲了很多个人利益;如果说他们是改革开放和建设初步小康的主力军,那么现在的70后和80后就应义不容辞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在前辈奠定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把中国推向世界舞台中心。

  其次,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及知识和观念等方面的局限,决定过去中国走的是粗放式道路。但现在我们追求可持续、质量更高的发展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在推进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可以说是中产阶层心之所想、利之所归。虽然因此造成的整体经济形势暂时增加了个人经济方面的压力,但经济调整的最终完成,不仅会纾解整个国家未来发展的焦虑,同时也会为包括中产阶层在内的社会各个阶层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带来更大利益。

  总结起来,中产焦虑是过渡性的,是中产阶层在国家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暂时性问题。随着改革和调整的推进,我们总体走向社会更加公平、生活质量更高的层面。现在中产阶层不能只是抱怨,而应更为积极地为国家转型发展添砖加瓦。只有在社会整体变得更好的大背景下,中产焦虑才能真正得到解决。▲(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分享: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