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期待“北京控烟”产生涟漪效应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3日

  6月1日起,《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规定,所有“带顶带盖”的公共场所实行100%禁烟,违者最高罚款200元,违规设立吸烟区的单位和机构最高可罚款3万元。6月1日当天,北京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共监督抽查重点单位565户次,按照控烟条例规定责令146户进行整改;劝阻违法吸烟55人次,处罚个人违法吸烟行为1起;共接到控烟电话665件,其中控烟投诉举报152件。

  早在2003年,中国就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北京实行控烟令,标志着我国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渐行渐近,但这只是迈出具有积极意义的一步,如果其能产生涟漪效应,带动其他地方效仿实行同样政策,其意义就更大了。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形成监管部门严格执法、烟民自律、公共场所管理者严守责任的共管共治体系。在此过程中,狠抓落实是关键。

  在具体执行中,可以参考和借鉴国外的经验。比如,喝咖啡、抽雪茄是法国一些人的传统生活习惯,许多法国人认为禁烟将冲击咖啡馆文化,2007年2月法国实施全面控烟就遭到强烈反对。据报道,该国政府曾派出17.5万名“烟警”在全国公共场所查处抽烟,对违令烟民一律重罚450欧元,对未能阻止顾客吸烟的营业场所罚款750欧元。毫不留情的处罚产生了强力震慑作用,使禁烟取得了明显成效。

  控制烟草危害迫在眉睫,亟待加大公共场所控烟力度。2014年底,国务院法制办网站全文刊出卫计委起草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送审稿规定,所有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全面禁止所有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如今,北京市率先出台“禁烟令”,可以说是为中国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打响了第一战。

  公共场所吸烟是当今文明社会一大陋习,打造无烟的公共场所,彰显着国家与公民的文明素质。同时,它也是一个城市文明与健康的名片。北京市全面禁烟,无疑会提升其作为国际化大城市的品位与档次。期待“北京控烟”能够影响、带动国内其他地方行动起来,打造清洁、干净、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和城市形象。(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尹卫国)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