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8日
最近多起“存款失踪”事件曝光,被骗的储户往往被“高息”所蛊惑,不少人明知超过规定的高息不受保护仍然冒险去做;有的储户安全防范意识不足,甚至将自己的储蓄卡和密码交给业务代办人员,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面对一些不正常的揽储手段,储户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保护好自己的财产。但是,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的提高都需要一个过程,当务之急是银行必须要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完善制度以保护储户利益不受侵犯,而不是推卸责任。(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赵锡军)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