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货币政策与配套政策需要形成合力

来源:中国网    作者:蒋为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3日

  编者按:国家主席习近平用“新常态”向世界描述了中国经济的一系列新表现,包括增速变化、结构升级、动力转变,指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新常态”既彰显了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积极变化,也揭示中国决策层直面失衡调整困难的决心,对中国经济形势特点给出一种合规律的解释。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旧有模式难以为继,“三期叠加”的挑战清晰呈现。经济“新常态”,就是告别高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必须保增长和促改革同步推进,才能真正体现新常态之特质。中国网观点中国特别推出“常态常新话经济”系列述评,关注2015年以来“新常态”下“不寻常”的经济现象,阐述“新常态”派生的新机遇,展示中国在推进改革驱动增长中的一系列主动积极作为,为中国经济稳健发展建言献策。

  月度关键词:降准降息

  5月11日,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自去年11月央行降息以来,中国央行已经三次降息、两次降准,货币政策走向已经开始发生明显转变,而此次降息的效果仍然值得关注。此次官方对于货币政策的走向同样也与之前发生着较为明显的变化。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表述中取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说法,并更加强调了“我国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此次央行降息主要是针对逐步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2015年一季度GDP增长率仅为7%,创下近六年来最低点,而5月初公布的4月汇丰制造业PMI终值48.9%、中采制造业PMI50.1,数值虽有差异,但均处于历史同期低位。房地产市场与出口市场的低迷加速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低迷,而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更是雪上加霜。此次降息期望通过降低融资成本而促进企业投资,从而通过投资拉升经济回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降息降准也仅仅是未来经济调整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一目标更有赖于与其他相关的配套政策结合使用。

  首先,在房地产与出口低迷在短期内无法扭转的条件下,希望企稳中国经济仍然有赖于投资。但是,目前低迷的固定资产投资走势并不仅仅因为融资成本,其中更为重要的原因仍然在于经济中的投资机会与市场需求日渐趋冷。在产业结构短期无法迅速调整与外部需求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期望单单依赖货币政策的调整降低融资成本也可能作用不大。通过降息降准增加市场流动性仅仅是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先提条件,目前来说更为紧迫的仍然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从而带来投资机会的复苏。因此,在2015年全年与货币政策相比,定向政策、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在2015年全年应当扮演更加重要的作用。在货币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应当强化降税减费的实施力度,税费对企业投资的抑制甚至不低于融资成本。

  其次,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的调整也并不能完全达到央行预期的目的。货币政策的调整只是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但是资金是否能够如所希望的流向实体经济仍然是值得担忧的。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似乎除了股指大幅上升之外,其他数据都表现欠佳。目前来说,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通道正在逐渐收窄。央行希望维持股市的牛市从而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但这样的做法仍然存在着较大风险。

  目前股票市场的强劲上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宽松政策的强烈预期。大量资金推高股市的同时卸载了企业所面临的债务杠杆,而逐步将其转换到个人的债务杠杆上,短期内能够有效降低经济风险。但目前股市与宏观经济走向相背却对未来经济隐藏了较大的风险。若希望继续维持股市的上升势头,宏观经济必须在二季度完成触底,而在下半年实现回暖。否则当货币政策宽松化之后,而经济形势却未回暖,支持股市逆市上扬的最后稻草也就消失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本年实现经济触底反弹的可能仍然较低,这无疑放大了宏观经济的风险。

  对于股票市场,政府不应当推波助澜,而应当适度的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如果宽松政策在短期内未能如预期见效,从而导致股市所存在的泡沫破裂,这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沉重的打击,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在货币政策逐渐放松的同时,央行及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资本市场的融资监管,推动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这应该成为重要的政策衡量标准。否则,一旦股市资金跟实体经济没有关系,变成了纯粹的投机泡沫,将会在中国市场造成更大的风险。

  最后,政府仍然应当灵活运用更广泛的政策工具,从而辅助货币政策发挥作用。一方面,政府应当更加坚定的通过推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与金融体制改革,通过全方位的改革红利带动经济增长。尤其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现,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与资金相比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企业制度改革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开放更多的投资空间。国有企业的改革应当通过逐步引入民营企业的竞争实现,而不是简单的通过企业合并实现。另一方面,政府应当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通过打破地方壁垒,布局全球贸易与投资,从而从需求层面提振整个中国经济。(南开大学经济系博士研究生)

分享: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