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5日
五一期间,不少游客外出旅游时都爱带点土特产回来,总觉得原产地卖的特产物美价廉。不过,有些地方的特产市场却利用游客的这种心理设下了陷阱。比如,央视调查发现,在哈尔滨南极批发市场,虽然人参、林蛙、鹿鞭、熊胆,有散装有盒装,各式各样,但大多是假货。
【微评】假特产大行其道的背后,是监管的真缺失。正是相关部门的不作为,甚至失职渎职,成了假特产的保护伞。因此,必须动手术、切毒瘤,彻底斩断市场管理者与不法经营者之间的利益链条,还“真”于特产,还“公”于市场和游客。另外,假特产的陷阱不仅是消费陷阱,更是我国日渐红火的旅游经济发展的陷阱,值得警醒。为了让旅游经济健康发展,所有旅游城市的第一责任担当,就是建设旅游商业文明,为游客打造放心安全的购物环境。(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