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李克强敦促降上网流量费 企业不能放弃民生情怀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3日

  李克强总理在日前举行的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针对参会代表反映上网流量费偏高问题,敦促有关部门负责人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引发社会广泛热议。网友在为总理点赞的同时,也纷纷吐糟近年来遭遇的“上网贵、网速慢”等困扰。

  总理亲自过问网络流量这样一件实事,充分反映出当前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切。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政府部门民生观念的提升,更加暴露出当下部分企业民生观念的缺失。进一步讲,我国民生事业的发展、民生幸福感的提升,仅靠政府自身努力并不够,必须通过加强制度约束与激励,引导更多企业积极主动参与进来。

  有人说: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关注民生是政府之责。这话貌似正确,却并不完全准确。商业不同于公益,自然要以盈利为目的。但这并不表明企业可以放弃民生职责。社会责任理论表明,企业不仅是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体,还是社会运行的有机组成,必须在发展过程中对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一系列关联对象负责。以李克强总理关心的电讯网络资费为例,我国网民长期抱怨一些电信运营企业“网费贵、网速慢、服务差”。近年来,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观,但改进速度还远远达不到公众期待。与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服务质量都有明显差距,这与我国庞大的电信市场消费规模,以及运营商高额的收入利润形成了巨大反差。

  实际上,在其他一些民生服务行业,同样存在类似于电信网络资费这样的情况。比如,舆论广泛批评的银行业乱收费行为、电力企业服务质量不高现象、医疗教育等服务不足问题等,都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却又多年未能根治。若继续长期存在下去,既会降低百姓的民生幸福感,给政府社会治理增加难度,还会阻碍其他相关行业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大突出特点,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日益提升。这种趋势反映到日常生活中,则表现为民众为实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更高质量、更加多元、更具个性的服务需求。从政府治理的角度看,要更好地满足这些新增需求,一方面必须加大公共产品投入,提升服务的覆盖面与公平性,兜好民生工作的底线;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企业和社会的力量,引导企业对接民生需求的变化,抓住其中蕴藏的机遇。其中的关键,除了加强制度监管和宣传引导,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的改革开放力度。只有实现更加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倒逼相关企业真正学会尊重民生需求、履行社会职责,许多民生难题才能不再需要依靠行政命令予以解决。(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 伟)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