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2日
日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分别公布了针对农村考生的招生计划,各校给出了降分的优惠录取条件。
在农村考生上名校几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一些名校发起“自强计划”、“筑梦计划”等,让教育的天平向农村孩子倾斜,有利于扭转“寒门难出贵子”的局面,这种做法值得肯定。但要看到,以“降分”方式录取农村孩子,难以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因为,名校针对农村考生的招生人数较为有限,即便降分录取,绝大多数农村学生也达不到相应分数线,如果进一步加大降分力度,则又会影响名校生源素质,一些名校未必愿意。
促进教育公平是一项系统工程,以“降分”方式录取农村孩子只是一种短期内的办法,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赖于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这要求不仅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让基础教育资源分配公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要逐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让高考录取制度更加公平,唯有如此,才能打通农村孩子向上流动的通道。(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海英)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