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赣州风景独好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1日
 |
山水环抱的赣县白鹭乡白鹭村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特约记者朱建华 摄
|
|
 |
龙南县临塘乡临塘村竹山新村土坯房改造集中点一角。樊志杨 摄
|
|
 |
兴国县埠头乡垓上村的孩子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特约记者张昌祯 摄
|
|
 |
南康区大坪乡上期村新貌。 特约记者杨晓明 摄
|
|
 |
章贡区沙河镇罗坑村村民高兴地在家门口健身。 特约记者章璋 摄
|
|
 |
宁都小布镇大土楼新村健身广场上孩子们在快乐地玩耍。特约记者曾嵘峰 摄
|
|
 |
绿树掩映下的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新居拔地而起。 寻宣 提供
|
|
 |
上犹县“乡村巾帼文艺宣传队”在梅水乡园村表演节目。 张鸣 摄
|
|
 |
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新村“道德讲堂”现场。 邹家辉 特约记者杨友明 摄
|
|
 |
风景如画的信丰县大塘埠镇六星村茶油坳社区。
特约记者李健 摄
|
|
□记者王玮
四月繁花盛,赣南城乡风景美如画。近年来,赣州市紧紧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以和谐秀美乡村建设为载体,以农村民风建设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的系列举措,打造了一批环境优美、生活甜美、道德淳美、村风和美的美丽乡村。
日前,评选出的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兴国县埠头乡垓上村、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宁都县小布镇大土楼村、赣县白鹭乡白鹭村、章贡区沙河镇罗坑村、南康区大坪乡上期村、信丰县大塘埠镇六星村、龙南县临塘乡临江村竹山新村、上犹县梅水乡园村等首批赣州市十大“美丽乡村”,更是我市结合实际、抓紧抓好,打造更加美丽的乡村走廊,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结出的硕果。
整治先行,农村环境美起来。整洁优美的村庄环境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名片”。赣州市以建设和谐秀美乡村为目标,加大投入,启动了1847个和谐秀美乡村点建设,并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相结合,大力推进村庄环境连片整治、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生态文明示范片区建设,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如今的赣州农村,到处是山清水秀、和谐秀美的风景。
文化搭台,农民生活美起来。加强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赣州市以“三个一”为着力点,充分挖掘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给农民脑袋“充电”。建起一批村史馆、建设一批文化阵地、打造一支文化队伍。全市共建有450多支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3860多个业余文艺团队,不定期、经常性开展“送戏下乡”“书画下乡”“科技下乡”等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这些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向心力,促进了社会和谐。
德字当头,人们心灵美起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仅“面上美”,更要“里子美”。赣州市通过推进农村德育工程建设,进一步强化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观念,让农民从“心里”美起来。一是加快“道德讲堂”活动向农村延伸。二是组建“乐帮志愿服务队”。三是大力推进家庭美德建设。四是广泛开展“道德宣传长廊”建设。
文明同步,言行举止美起来。坚持一手抓人居环境改善,一手抓文明卫生习惯养成,推动现代意识、科学精神、文明理念植根农民群众头脑。发挥各级妇联的作用,实施“美丽农村文明生活”培训项目。以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为主题,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针对农村封建迷信、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勤劳节俭、民主法制、反对邪教教育。目前,赣州市已有全国文明村镇7个,省级文明村镇23个,市级文明村镇132个。在充分发挥文明村镇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
家乡新景入画来,我们期待全市各地以先进为榜样,认真学习上述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更加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好群众性创建活动,努力开创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为加快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