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四川民间金融危机周年记之二:杀熟卖壳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0日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超
 
  渡边淳一讲了一场婚外恋的故事,他把这个故事称为《失乐园》,并涂抹了悲剧的色彩。但对于大多数站在城外的人来说,城里人的一切悲欢离合仍然充满诱惑,寸土寸壤都是乐园。
 
  城里城外从来不缺少故事的主角,至少对于那些民间投资理财行业的借贷生意人来说,成为故事的主角是不幸的:持续一年的行业危机,已经让他们失去了往昔的荣光,曾经充满暴利的乐园变成“罪与罚”的开始。
 
  这是一个与贪婪、暴利和救赎有关的故事,这些放佛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借贷生意人,多数来自草根阶层,在成功激活一个广阔的民间金融市场的同时,他们短暂的从业时间和野蛮的生长路径,也给这个国家脆弱的金融制度惹出了大麻烦。
 
  而如今,在已经被改变的行业法则和金融生态中,那些来自草根的、从业时间短暂的借贷生意人,正迎来“青春”的散场时刻。
 
  杀熟
 
  张旭觉得这个事情有点讽刺,因为他怎么都想不到,自己也会中招。
 
  2015年的3月份,张旭即开始组织员工带着部分债权人到兄弟公司讨债,与其有业务关联的一家担保公司人去楼空,他几乎不用动用什么太复杂的手段就把这家公司的老底查得一清二楚。
 
  这让他觉得晦气,在这个行业里有着7年从业经历的他,竟然被一家空壳公司给骗了。
 
  去年4月份,在民间投资理财公司跑路刚开始的时候,张旭成立了自己的伽国投资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主要涉及P2P、众筹等领域的融资。
 
  在圈子里,张旭有着行业“思想者”的称呼,在公司上线的时候,他设计了一个看上去完美无缺的模型,既可以防范风险,又能避免受到跑路危机的影响:他把项目锁定在熟人圈子里面,对来自省外的项目和合作伙伴一刀切拒绝。
 
  在过去十多年,这种圈子融资弥漫在当地的民间金融生态圈中,借贷人分布于亲朋好友,师生同学之中,既有简单的资金调拨,也有稍显复杂的股权、债权融资。
 
  普惠金融的阳光从来晒不到这里,这个由上百家公司组成,有着至少数百亿热钱规模的独立王国,充斥着贪婪与暴利。
 
  圈子金融一度成为行业渡劫的救命稻草,也成为本地金融圈抱团躲避官方追查的护身符,但故事的发展超出了张旭的想象,崩塌来的比预想中的要快。坏消息从春节前开始传来,本地多家担保协会遭到警方追查,亦有协会高层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的消息传出。
 
  更大范围的抓捕始于春节后,多位来自行业协会、金融院校、民间金融机构的高层先后“失联”。过去一年,四川检方共批捕580名涉嫌集资诈骗、高利贷转贷等破坏金融秩序的嫌疑人。
 
  张旭意识到了危险,2月份的最后一天,他带领公司的风控团队来到关联担保公司索要资金,并终止了双方的合作。他扔下一句狠话,“还钱还可以做朋友,不还,让你永远无法翻身”。
 
  与张旭的伽国投资有业务往来的是一家叫做鼎鑫的投资担保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其主打的概念是为实体企业进行小额融资,公司老板名为邹燕,与张旭是MBA班的同学。
 
  2014年11月,张旭在自己的P2P平台发布了鼎鑫投资的融资项目,为一家商贸公司融资1500万元,为一家汽车销售公司融资1000万元。10天之后,融资完成,张旭的P2P平台融得资金500万元。
 
  让张旭产生怀疑的是,在警方的追查中,参与鼎鑫的众多股东,原MBA同学会的多名老板同学不断“失联”,旗下多家公司出现破产等问题。在撕破脸皮之前,张旭曾三次找到邹燕,希望“结束项目投放,退还资金,哪怕自己承担部分违约金”。
 
  此时,挤兑风波已经在众多P2P平台蔓延,陷入绝望情绪的借贷人不再相信公司的各种保证,只要立即拿到自己的资金。春节前夕,圈内流传的数字是,至少有不低于20多家P2P平台因挤兑被迫关闭,多数公司有着复杂的资本运作结构,但最终都滑向了“自融”的泥潭。
 
  噩耗来自3月初,张旭发现已经无法打通邹燕的电话,当他赶到鼎鑫投资的办公室时,才发现早已经人去楼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已经离散,其他股东也一直不再露面。
 
  后面的故事变得简单、直接,经查,所谓的商贸公司和汽车销售公司,均是空壳,企业法人一个为邹燕的弟弟,一个为邹燕的父亲,所有的资金都流转到一个神秘的账号。2月份,该账号显示资金已被提前转走,余额为零。
 
  张旭的实验宣告失败,在本轮危机中,来自省外的投资、理财公司正遭到严厉的追查,但危机的蔓延是无边界的,本地错综复杂的生意圈已经深陷泥潭之中,杀熟的程度超过想象,熟人圈子的信任度降到冰点。
 
  这让他觉得不安,原因不在于这几百万的欠款,而在于,他所熟悉的行业生态正发生改变,“边破边立”的民间金融还在寻找新玩法,而圈子里的老相识们,正迎来最后的大限。
 
  卖壳
 
  尽管已经安全着陆,但潘刚还有最后一笔生意要做,他盘算着,把企业的营业执照转让出去或许是个不错的注意。
 
  潘刚是典型的小商品城老板,十多年以来,在本地小商品批发市场做着商品批发的工作,在积攒了一些小本之后,潘刚和朋友筹集了一笔资金,再花几万块钱建了一个网站,购买了一整套软件,堂而皇之的开始了自己“金融民工”的职业生涯,地地道道的半路出家。
 
  那是一个不需要理由就能赚钱的时代,潘刚的团队设计的理财产品顺利卖出,顺利到他们自己都觉得惊讶。拿到钱的潘刚并没有投资到他熟悉的实业中,因为他知道,利润有多么微薄。
 
  “水”公司,这是本地对民间借贷链条的江湖称呼,其做的就是借进贷出的高利转贷生意,参与的都是躲在地下的资本操盘手,汇集的资金多半来自圈子里的老板们。潘刚把首笔理财款项“贷”给了自己熟悉的另一位老板,自己收取其中25%左右的利息差价。他委婉地承认,自己并不知道这些钱的最终去向。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意,潘刚发布的理财产品,平均许诺的收益率为17%,其转手的利息为25%左右,理论上来讲,资金最终的接盘方所承担的许诺利息将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但潘刚笃定,“看看缺钱的企业和跑路公司卷走的款项你就知道,这些人吸金的时候,就没打算还”。
 
  做实体出身的潘刚没有经历过这样刺激的故事,他有些害怕。在首批资金顺利回收之后,他拒绝了朋友的劝说,依次将款项返还给借贷人。这是2013年10月份的故事,5个月后,本轮民间借贷危机正式上演。
 
  关心时事政治新闻的潘刚有着天生的敏感:官方的监管在逐步收紧。他打算离开这个行业,方式就是卖出自己的公司,准确的说,就是卖出那张已经无法简单获得的营业执照。在过去一年,这些官方颁发的营业执照遭到债权人的指责,后者认为,“官方只颁发,不监管”的做法,助长了投资理财公司的嚣张。
 
  无法获得的原因来自监管层严厉的监管政策。在本轮危机爆发后,本地监管部门对民间理财类公司发布了风险警示,为防止出现“塌方式”崩盘,新设立的投资、理财类公司被严格禁止,不予颁发营业执照。
 
  四川省工商局披露的文件,按照“增量控制、存量化解、风险可控”的要求,全省工商系统暂停涉及“投资理财”的公司核准登记,对各类咨询公司在名称中使用“投资理财”等字样的一律不予核准。
 
  更早之前,四川省要求公安部门加大对高利转贷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要求人民银行系统加强对辖内银行账户特别是出现异动的账户监控工作。
 
  新进入者的门槛在不断提高,但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并没有因为门槛或者风险的提高而减小,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新成立的P2P平台达到900多家。
 
  一个新的生意开始出现,有着运营资格的“空壳”在黑市上悄然叫卖,不断拉高的P2P成交额是其叫卖的资本,因为这暗示着这个行业仍有大钱可以赚。
 
  最新的数据显示,2015年3月,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达492.60亿元,创历史新高,环比2月上升了46.98%,是去年同期的3.51倍;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已突破5000亿元,预计2015年P2P网贷行业全年成交量将突破6000亿元。
 
  让他们高兴的消息是,去年,多家有着官方背景的投资、理财公司成立,但其营业执照的获得异常艰难,且都需相关部门特批。看上去,那张执照正变得越来越稀缺,坐地起价是最朴素的逻辑。
 
  潘刚的“壳子”叫价达到了15万,但他还在寻找着最好的买家,而在他的朋友圈里,以“卖壳”的方式离开的仍有很多,人们互相交流着信息,和那些正在设法“洗白”的地下资本讨价还价。
 
  而这,或许将成为他们在民间借贷的江湖里,最后一单生意。

分享:

来源:经济观察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