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7日
新浪财经讯 3月26日消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表示,与其给农户发补贴不如建农业政策保险,目前这类保险国家在开展但力度还不够。
吴晓灵认为,农村普惠金融需要几个保障,一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对接国家科技人员,而科技人员凭借技术入干股,帮助农民提升科技水平。
二是在没有抵押的情况下设立互保基金,也就是每家人出一些钱然后形成一个基金,“银行可以做一个改革,3倍5倍的给他们放款,让他们自己管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钱,也相互熟悉。”,她表示,合作社员相互信任,能够减少征信成本。
三是政府必须要有农业政策保险,“国家现在有做但是力度不够,与其给农户发补贴,不如把补贴的钱用来建农业政策保险”。
吴晓灵透露,对于农村普惠金融改革,他们已经开展部分实践,目前正在郭树清任省长的山东地区试点农村信用互助组织,如果试点成功,她建议在相关法律修订时为其单列一个专章。
“中国金融机构不计血本地深入了基层,却忽略了商业可持续。”吴晓灵称,农村信用合作社设立的初衷是发挥其合作性,现在反而“梦碎合作”。对此,除了现有的农信社、小型商业银行、商业型小额贷款公司等普惠金融机构之外,她提出一种应对新模式——农村信用互助组织,这已经在山东进行试点,“这一组织最大特色是没有资金池。”
吴晓灵认为,重构农民信用互助组织,应该是社员之间的直接融资,在社员内部,把资金供给的人和资金需求的人在互助社的内部直接对接,扣除了服务费用以后,全部的收益应该按照合作经济的理念来分配。
吴晓灵表示,未来农行、农信社、邮储银行等均可以成为这一组织的开户行、服务行、资金批发行等,实现商业银行和农村基层机构的对接,批发和零售的对接。(新浪财经 许旻 发自博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