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6日
[编者按]《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我市银行业积极发挥金融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升银行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力地支持了苏区振兴。从本期开始,《金融周刊》将陆续刊发银行业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我市银行业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信贷支持实现新跨越
截至2014年12月末,全市银行业机构对赣南苏区信贷支持重点项目达266个,贷款余额182.89亿元。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97.01亿元,农户贷款余额447.6亿元,农村土坯房改造贷款余额4.83亿元。
银行业组织体系逐步健全
目前,全市银行机构网点总数达1165家,尤其是2014年新增各类机构(含筹建)达54家。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并已完成对章贡区、石城、大余、会昌4家农信社改制农商行。
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目前,我市共新设小微支行6家、社区支行16家。村镇银行和赣州银行率先在全省向乡镇延伸网点22家。
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效明显
2014年,全市银行业实现增加值84.2亿元,同比增长14%;银行业上缴各类税收达23.62亿元,同比增长44.3%。近年来,全市银行业在资助社会福利事业和农民脱贫资金达2031.81万元。
《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我市银行业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努力发挥金融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作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信贷支持实现新跨越,银行业组织体系逐步健全,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效明显,有力地支持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推动赣州经济和社会发展。
近日,记者从赣州银监分局获悉,截至2014年12月末,全市银行业机构对赣南苏区各项贷款余额达1934.22亿元,比2014年初增加323.88亿元,增长20.11%。比2012年6月末增加772.88亿元,增长66.55%。
信贷支持实现新跨越
“近年来,我市银行业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信贷投入,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保障涉农机构的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加大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支持力度。”赣州银监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末,全市银行业对赣南苏区信贷支持重点项目达266个,贷款余额182.89亿元,分别较2014年初增加44个项目、贷款增加168.43亿元,增幅分别达19.82%、59.79%。其中,对省苏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60个重大项目和50家重点企业积极给予贷款支持,对其中的8个项目和15家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98亿元和39.02亿元。
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我市银行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截至2014年12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97.01亿元,比2014年初增加191.22亿元,增幅31.5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11.4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10.68万户,同比增加1.02万户,增长10.03%。去年全市两次中小微企业融资对接签约活动履约率分别达81.86%和71.03%。
我市银行业还加快农村金融发展,助推“三农”。截至2014年12月末,全市农户贷款余额447.6亿元,比2014年初增加73.76亿元,增长19.72%。会昌农商行、瑞金农联社在全省率先试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目前已发放此类贷款114笔、金额2040万元,在缓解农民融资难、促进农民的“死资产”转变为“活资本”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截至2014年12月末,全市农村土坯房改造贷款余额4.83亿元,比2014年初增加1.55亿元,增长47.26%。
银行业组织体系逐步健全
在信贷支持实现新跨越的同时,我市银行业机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机构种类不断丰富,而且农信社改制农商行稳步推进。
目前,全市银行机构网点总数达1165家,比2012年6月末新增84家。尤其是2014年新增各类机构(含筹建)达54家,其中区内新增47家,是机构增设数量最多的一年。我市已拥有涵盖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等8类36家机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我市先后引进民生银行、九江银行、中信银行等3家机构,并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
此外,我市已完成对章贡区、石城、大余、会昌4家农信社改制农商行,赣州农商行吸收合并南康区农联社已向银监会申报。
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我市积极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具体表现在普惠金融宣传常态化,金融网点下乡、进村、入社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提速。
以“赣州金融网”为平台,我市开设《普惠金融进万家》专栏,宣传金融政策、金融知识和金融产品;依托“96333”平台拓展公众金融知识服务覆盖面,并对银行业机构职能、执法、行政、服务等事项在线公布,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查询。
目前,我市共新设小微支行6家、社区支行16家。村镇银行和赣州银行在金融网点县域全覆盖的同时,率先在全省向乡镇延伸网点22家。同时,全市银行业机构进一步加大城乡地区ATM机、POS机等自助设备的布放,以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使用,着力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在“村村通”工程方面,全市金融服务覆盖的村达2815个,占村总数的93.64%。其中,网点覆盖村2017个,占58.29%;各类电子机具覆盖村2056个,占72.24%。
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效明显
在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中,我市银行业机构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对地方贡献度不断提升。2014年,全市银行业实现增加值84.2亿元,同比增长14%,比GDP增速高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4.60%;银行业上缴各类税收达23.62亿元,同比增长44.3%,占全市税收收入的8.8%,银行业已成为继房地产业、建筑业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银行业在资助社会福利事业和农民脱贫资金达2031.81万元,其中,在“三送”工作中投入资金482.61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155.35万元,结对扶贫30.3万元,向社会福利事业捐款捐物632.34万元。
全力支持苏区振兴
“我们今后将调结构,突重点,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布局,促改革,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组织体系建设;重创新,保稳定,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赣州银监分局局长彭华峰说。
我市银行业机构将进一步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继续加大对苏区振兴的信贷投入,积极满足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和工业园区的合理资金需求,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着力加大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的金融支持,大力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我市将充分利用好上级对赣南苏区引进设立机构给予的监管倾斜政策,积极引进境内外机构落户赣州,做强做大现有机构,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进一步完善网点布局,加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进程,推动法人机构做强、做大、做优,提升赣南苏区金融服务覆盖率。此外,我市银行业机构将丰富金融服务载体,积极创新金融产品,积极防范风险,保障银行业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