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创建森林城市 建设魅力瑞金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5日

    □杨艳文

    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是共和国摇篮,也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林业人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争当生态建设的排头兵,围绕省委、省政府“绿色崛起”的宏伟战略,以赣州市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为契机,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大力提升绿化水平,建设好更具“活力、魅力、实力”的瑞金。

    以营造林为基础,提升森林城市创建水平。结合省级森林城市、“5A旅游城市”创建,围绕创建森林城市目标,全面推进以城市绿化、景区绿化、通道绿化为重点的“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重点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低产低效林改造,坚持适地适树、良种良法开展营造林,采取“造、补、封、抚”等方式并举,计划营造人工林8万亩,森林抚育30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每年创建10个森林村庄,确保2015年底前城市新增绿化覆盖面积541.2亩,城区绿化覆盖率在40%以上;到2020年,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74.8%,森林蓄积量达720万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5亿元,城镇、村庄绿化率达30%,实现生态建设水平新突破。

    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提升森林城市创建品位。我市境内有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罗汉岩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新建了省级绵江湿地公园和市(县)级绿草湖、龙珠湖湿地公园等林业平台,构建了“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主体”的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网络。改变了建成区内公园绿地面积太少、分布不合理、中心城区缺少小游园休闲绿地的现状,提升了城市绿化档次。公园绿化以乡土树种樟树为主,乔、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形成了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下一步,瑞金将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和宣传,充分展示瑞金市生态保护事业的成果,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为进一步丰富平台建设,提升生态建设品位,根据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瑞金市积极争取世界银行贷款,新建瑞金市绵江(绿草湖)湿地保护利用项目,总投资为1.438亿元。整个项目涵盖瑞金市境内绵江河区域,重点对上游日东水库集雨区保护保育和整个流域湿地生态进行保护与修复,到2016年项目建成后,修复、改造绵江河沿线湿地约2400亩,每年削减入河污水量约为1800万立方米,水源涵养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完好,绵江河水质不断改善,绵江河两岸的绿化带将形成贯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态廊道,城市森林建设理念更加彰显。

    以森林安全为中心,提升森林城市创建质量。创建森林城市,提高森林质量是前提,稳定森林保有量和覆盖率是重点,要实现森林城市目标,关键在于森林安全,只有森林安全健康,才能确保植物生长和群落发育正常,保护生物多样性。今后,瑞金市将多措并举确保森林安全,提升生态屏障建设水平。一是严格执行林木采伐政策。瑞金市将逐年降低采伐林木数量,每年办理的林木采伐控制在省下达备案计划的40%以内,提高林木资源保有量。二是加强林地监管。对林地采取疏堵结合办法,瑞金市出台《关于规范林地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林地占用的审核审批,引导用地单位依法依规用地。同时,对全市历年来的非法侵占用林地进行清理排查,从源头上堵住违规用地行为。三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瑞金市组织森林公安、林业稽查执法大队、木材检查站及各乡镇林业工作站,统一开展执法行动,不断加大对林木乱砍滥伐、非法征占林地、木材无证运输、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和乱挖乱采野生植物的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四是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瑞金市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林业建设的全过程,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强化检验检疫关,服务“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旨在培育健康森林。五是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制度。瑞金市将完善专业森林消防队建设,提高森林火灾扑救能力,严控野外火源,从速处置森林火灾,降低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的危害,对违规用火实行“零容忍”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护森林资源安全。

    (作者:瑞金市林业局局长)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