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P2P第三方担保被质疑 鑫合汇发公告称确保投资人本息

来源:IT经理世界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3日

     鑫合汇第一时间发公告称确保投资人本息
 
  近日,据媒体消息,河北省最大的国有担保集团河北融投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河北融投)日前已经正式交由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建投)托管,被怀疑无法履行托管责任。一时间,多家P2P网贷平台受到影响,而鑫合汇网贷平台上,河北融投担保的个别项目也可能出现逾期问题。
 
  3月16日晚,鑫合汇通过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因鑫合汇合作方河北融投被河北建投托管,暂无法履行相应合作职责。为确保相关项目投资人利益不受损失,鑫合汇决定暂停与河北融投合作”,并表示,“对河北融投推荐并担保的项目,鑫合汇会确保投资人本金与利息的安全。”
 
  但是,由于P2P网贷行业近期问题事件频发的现象,让市场对此类负面信息格外敏感,甚至草木皆兵。
 
  P2P第三方担保公司无法履行职责,究竟对投资人有何影响?P2P平台又该如何保障投资者利益?
 
  P2P第三方担保无法履行职责 并不意味投资人利益受损
 
  目前P2P网贷平台的业务类型主要有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房产抵押、车辆抵押)、供应链金融、配资等。个人信贷由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尚不成熟,信用制度尚不完善,网贷P2P平台交易中借款人借款的违约成本较低,从而导致了高违约率和相当数量坏账的出现;抵押贷款存在抵押物价格下降、变现难、损毁、重复抵押等风险,因此,每种不同的业务类型有各自的风险。
 
  为了保护投资人的利益,网贷平台从无垫付模式逐渐演进到了第三担保模式、风险准备金模式、保险保障模式等。其中,第三方担保模式为P2P网贷的常用模式。
 
  第三方担保模式是指P2P网贷平台与第三方担保机构合作,其本金保障服务全部由外在的担保公司完成。即一旦借款方出现兑付问题,由担保公司负责代偿。
 
  如果借款方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正常的,则到期正常还款,无需第三方担保介入。也就说,第三方担保无法履行代偿职责,并不意味投资人利益会受到损失。
 
  事实上,一方面,P2P第三方担保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网贷平台的成本,但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投资者对风险的担忧。重要的是,正规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的项目一般较为优质,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这也为投资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风险。
 
  P2P第三方担保项目若出现逾期 鑫合汇表示确保投资人本息
 
  如果P2P第三方担保的项目出现逾期,在其无法履行代偿职责的情况下,P2P平台又该如何保障投资者利益?
 
  据鑫合汇的声明,对于河北融投推荐并担保的项目,他们会负责到底,确保投资人本金与利息的安全。
 
  如果由河北融投担保的项目出现逾期,投资者可以将该项目债权转让给鑫合汇,由鑫合汇负责后续事宜,同时也在法律层面授权鑫合汇追讨债权。
 
  P2P贷款从本质上看,与银行的信用贷款并没有不同,银行也有坏账,据银监会公告显示,受到经济走弱和房价下跌影响,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商业银行坏账率为1.29%,坏账增速创十年单季最高,不良贷款总额约在2500亿元。而据《银行家》杂志统计,如果把中国的几大银行去掉,剩下20多家大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是3.96%。
 
  通过加强自身风控来保护投资者利益,实际上对投资者来说更加重要。
 
  具体来说,鑫合汇是基于数据、信用的生产来判断一个企业的偿贷能力。通过对企业数据的移动采集,并整合其在银行、政府等多个渠道的数据,根据鑫合汇母公司中新力合研发的中小企业表达体系(也就是企业评分系统),多个维度对项目进行价值和风险判断。而P2P第三方担保推荐的项目,只有达到该系统的评分标准,才能放到鑫合汇平台上。
 
  此外,鑫合汇风控团队会定时对相关企业进行贷后调查,掌握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进一步把控项目的风险。
 
  在这里,还需提醒投资者的是,对于P2P平台项目出现资金逾期的情况,投资人应冷静对待,逾期也不一定会成为坏账,学会通过理性的方式和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

分享:

来源:IT经理世界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