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银监会闭门研讨P2P监管 关键问题悬而未决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9日

     本报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从去年3月确立银监会归口,到今年1月银监会新设普惠金融部,再到一个月过渡期后原融资担保部主任李均锋正式接手,部门正常运作,针对P2P的监管正在一步步明确。除了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两会期间表明互联网金融的指导性意见即将出台,银监会的监管规则也在近日盛传。
 
  有消息称,3月11日银监会曾召集几个地区的金融办及行业协会召开一次闭门会议,会上已经拿出了一份监管文件供讨论。但时至今日,文件的具体内容仍扑朔迷离。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针对目前传出的几项规则,行业颇有争议,出台的具体时间也普遍认为不会太快。
 
  监管细则正在研讨
 
  上述闭门会议究竟拿出了一份什么样的文件,目前仍限于小范围的人群知晓。
 
  此前曾有消息称,监管内容涉及监管机构分工,以及不能有物理的理财网点;不能有超过500万的大额标;不允许“拆标”,不能债权转让;不能有秒标;不能代理投资人、借款人的意愿,只能是借贷双方的自愿行为等。3月17日又有“3000万注册资本门槛、杠杆限制”的消息出现。
 
  面对记者询问,一位与会人士讳莫如深,对上述消息也不置可否,只是称会上被告知要保密。也有消息人士在3月17日时证实,文件确实包含了上述几种提法,但目前只是征求意见期,最终出台仍有修改余地。
 
  众信金融COO谭阳在3月17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除了“3000万注册资本”之外其他几项真实性仍存有疑问,他与几个同业及协会的人士沟通后认为不太可能以此作为实施办法。
 
  谭阳表示,1月底曾参与一次“关于P2P网贷监管的关键问题”研讨会,当时有近40家P2P机构参会,也有监管部门人士列席。从那次会议来看,各家平台因出发点不同,在几个关键问题上是有争议的,没能达成一致性结论,因而监管不会那么快就出台。
 
  其中的“关键问题”就包括上面涉及到的对单个标的限制。谭阳认为,P2P平台的运营模式不一样,有些从事个人信用贷,有些涉及供应链金融或产业链金融或企业的抵押贷,虽然都被外界归入一个行业,但其中的差别巨大。多家机构当时建议要分别监管,不要一刀切。
 
  另外没能达到一致的内容是关于单家企业授信额度的限制。“此前监管是将P2P划定为信息中介,那么只要做到信息披露就够了,如果设立上限,甚至与借款企业注册资金规模挂钩、设置拨备率,其实是把P2P当作类金融机构来监管。这就自相矛盾了。”谭阳认为,如果作为信息中介,资本金与所发放贷款之间不构成清偿关系,以资本金来约束放贷规模和单笔贷款额度并不合理。而如果是将P2P作为类金融机构,是否要考虑发牌照。
 
  对于信息中介与信用中介的定位,银客网副总裁李飞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上述提到的杠杆管理其实是将P2P变相等同于信用中介,与此前的信息中介定位不符。
 
  另外谭阳还认为,由于P2P企业很少可以做到实名发标,通常会对借款企业的关键信息进行保密,辨识度不高,怎样限制拆标就存在操作上的困难;限制债权转让,就限制了投资人的流动性,现在多数P2P平台都有自己的二级市场。
 
  谭阳表示,从1月份的那次会议来看,争议较小的只有注册资本及对高管的从业背景要求。“当时会上也提到了1000万~5000万注册资本的门槛,或取中间值即为3000万。”他说。
 
  企业等待
 
  记者以上述规则向多家平台征求意见时发现,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平台对于此时的表态又多有顾虑,谢绝就具体意见发表观点。
 
  相比之下,因为早在去年时,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王岩岫就曾提出行业门槛的监管原则,平台对3000万元的注册门槛异议较少。
 
  根据网贷之家2014年年报数据,截至2014年年底,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平台已有48家。当年新上线平台的注册资金多介于1000万-5000万之间,占比高达61%。
 
  作为上市公司系的平台中瑞财富13日刚刚宣布完成增资,注册资本增加至1亿元人民币,并已完成相关工商登记手续。
 
  中瑞财富CEO张巍薇向本报记者回应,考虑到之前就有传言称会在注册资本设置门槛,而且此前的注册资本1000万确实相对较少。再加上集团中瑞控股对于互联网金融板块的业务十分重视,增资一方面是展示长远发展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是针对即将出台的监管做准备。
 
  李飞也表示,如果3000万元注册资本属实,实际意义并不大,优质平台不会受其影响,而中小平台或许受影响程度较大。他同时表示“传闻未经证实,政策尚未出台,一切仍是未知”。
 
  而合力贷CEO刘丰认为,传言的相关内容他认为还是比较合理、可行的。针对单个标的额度,刘丰表示他个人不主张太大额度的,“大额是传统金融的业务范畴,流入这个行业的业务风险就相对更高,容易最终害了平台。”但他再次强调,目前也只是传言,即使真正实施也没有那么快,前期一定是先出指导原则,才有细则和监督实施。
 
  拍拍贷CEO张俊在17日则通过微博回应称“耐心等待监管政策出台”。
 
  从监管层此前的几次表态和前述规则来看,目前的政策指向似乎更为倾向于小额分散的信用类借贷。谭阳认为虽然存在这样的说法,但监管政策落地之前都不能确定。而且认为小额分散就一定比大额的借款更安全并不准确。“关键的优质资产还是要看本身是不是搭建起一个场景,能不能建立风险抓手。风控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大数据,并不是分散。”他认为不同的业务形态应该区别对待。
 
  对于规则出台的时机,谭阳称他个人认为今年上半年没有可能。
 
  目前为止,刚到任不久的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还未曾以新的身份出席任何公开场合并发表意见。公开报道中也没有找到他曾就P2P发表任何相关言论。

分享:

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