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文龙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6日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上涨4.9%,尽管低于市场预期,但仍属于高位运行,表明抑制通胀压力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在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5.1%。成为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业界普遍认为,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天气和春节需求放量的影响,如此大的涨幅难以持续。但是这一势头却可能会增强公众的通胀预期,成为物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力。
总体来看,今年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较多,短期流动性因素和长期结构性因素交织在一起。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旱情对于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价格走势的影响。单就粮食来说,在连续七年丰产后库存充裕,国家在粮食市场调控中握有足够筹码,而且当前旱情影响的主要是冬小麦的生长,夏粮生产在全年的粮食生产中比重偏小,因此粮价通过储备投放和市场调节,不具有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但是,旱情可能会加重农民的惜售心理,在种粮成本增加的背景下,使得粮食供应和价格出现波动。而粮价是百价之基,其波动对其他农产品价格的走势预期具有放大效应,也容易成为下游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中游资炒作的题材。
不仅如此,去年底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不同程度地重启或扩大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由此带来流动性加速向新兴经济体流入,引起业界对长期通胀预期上升的担心。而且,全球范围内澳大利亚、北美等地区的极端天气冲击了相应地区的粮食生产,也助长了国际粮食涨价的预期。加之发达经济体货币条件过度宽松,大量流动性进入了大宗商品市场,国际粮价在短期内迅速走高,我国也承受很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和短期资金流入风险。
农业部的监测数据显示,2月7日至11日,国际市场大米、小麦、玉米和棕榈油价格环比上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和玉米最近期货合约收盘价周平均每吨为320美元和272美元,环比分别涨2%和3%,与上年同期相比,价格分别提高78%和92%。
过去两年,我国银行体系发放了大量信贷,积累的货币存量规模较大。而且当前经济增长的势头强劲,在经济总量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体经济增长对资金仍然有很大的需求,也将加速货币的流通速度,国内流动性依然充裕。不过,今年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后,信贷规模将有一定程度收缩,而且外汇局对于外汇流入带来的人民币流动性增加进行总量对冲,流动性因素对于物价上涨的推动力将有所减弱。
业内人士分析,当前物价上涨中成本推动因素不断增强。鉴于节能减排和对资源、环境保护的政策取向和目标选择,我国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将加速,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长期趋势,使得农产品、服务业等人工成本占比较高的商品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这些均构成通胀压力长期存在的成本推动性因素。
另外,去年物价涨价的“领头羊”是大蒜、绿豆等小宗农产品,蔬菜、水果涨价幅度较大。今年这些农产品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农业部公布的农垦系统农作物秋冬季播种情况显示,全国蔬菜瓜果种植面积为134.24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53万亩,增长1.2%。尽管1月份鲜菜价格环比上涨明显,但这主要是因为春节时需求达到高峰,节后已开始出现往年的惯性回落。在国家降低物流成本、减免超市入场费、摊位费等调控措施下,随着季节性供应的增加,菜价总体涨幅将逐渐趋缓,在今年的物价上涨中拉动作用将降低。
不过,业界专家提醒,从去年的经验教训看,也要关注当前旱情对蔬菜类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在房价深幅调整风险不断显现的情况下,投资渠道狭窄的社会游资有着进入涨价预期较高的农产品领域的内在冲动,尤其是对于易储存、消费刚性的农产品,要防止游资炒作引起价格再次大幅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1月份CPI上涨中,居住类价格上涨6.8%,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7.1%,涨幅明显。楼市调控“国八条”出台后,许多城市实行了更为严格的限购、限贷措施,购房者出手意愿降低,由买改租,造成出租价格短期内快速上涨。而从全年趋势看,严厉调控的大幕还将持续笼罩整个楼市,随着租房需求的增多,租赁市场还将趋于活跃,加之资源价格改革带来水电气等使用成本的增加,租金以及整体居住价格还有上涨的趋势。这些新涨价因素的不断增多,将使今年的通胀预期管理和物价调控更为复杂。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