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 记者 贾壮
本报讯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日前撰文指出,下一阶段,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增强金融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文章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极端动荡状态已经缓和,发达经济体步入缓慢曲折的复苏过程,新兴经济体增长比较强劲,外需有相应改善。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巩固。适应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货币政策取向由适度宽松回归为稳健。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能够继续满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资金合理需求,有利于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和防范资产价格泡沫,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央行将认真分析和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趋势,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中深层次问题和突出矛盾的研究,努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胡晓炼认为,要继续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常规价格和数量工具,加强工具使用的有效组合。探索丰富创新调控手段,加快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把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结合起来,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保障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文章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0年11月,央行共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约33万亿元,其中发行央行票据约20万亿元,开展回购操作约13万亿元。在运用公开市场操作进行日常流动性管理的同时,还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工具主动性较强,能够深度冻结流动性的特点,通过灵活调整准备金率加强流动性管理。“十一五”以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24次,下调4次,此外,通过实施差别准备金工具,将总量调控和个体风险差异结合起来,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信贷合理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