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高层声音 >> 正文内容

金琦:全面推进县域金融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牛娟娟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1日

  本报讯 记者牛娟娟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金琦日前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县域如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区位优势为开发优势、变基础优势为比较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人民银行推进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重点工作领域。要发挥政策合力,全面推进“十二五”县域金融发展。

  金琦说,“十一五”期间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各地抓紧战略机遇、推动科学发展,全方位推进县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十一五”以来,人民银行和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一起,在货币政策、金融创新、金融基础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末,全口径涉农贷款余额为11.1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2.7%,同比增长26.6%。

  金琦指出,“十一五”以来对县域金融的政策支持包括,积极运用多种政策手段支持县域金融发展;大力推进县域金融机构改革;不断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快推进县域支付系统建设;广泛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金琦指出,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对金融业的资金和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受县域先天条件限制,县域金融仍有不尽人意之处。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主要矛盾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设置仍不足;二是金融配套政策不完善;三是金融产品的县域特色不足。此外,农业生产方式尚需加快转变,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等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也制约着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出规模效益。

  金琦表示,“十二五”期间人民银行将认真落实“十二五”规划,着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她提出县域金融要在五个方面有所突破:第一,支持农村金融机构深化改革。在农村信用社改革方面,主要是在保持农村信用社县(市)法人地位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范省联社履职行为,不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发挥财税支持作用,将农村信用社建成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提高农村信用社资本质量,增强农村信用社资本实力,督促农村信用社加强增资扩股,逐步消化资格股、扩大投资股,规范现有股东(社员)及其关联企业贷款行为。在农业银行改革方面,继续进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按照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有限目标、扎实推进的思路,探索完善三农金融事业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在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发展方面,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动农业发展银行深化内部改革,健全信贷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内控机制,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为全面改革做好准备。在邮政储蓄机构改革方面,充分发挥邮政储蓄点多面广的优势,鼓励其发放县域贷款。

  第二,促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目前,我国县域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够完善。“十二五”期间,可进一步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拓宽社会资金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渠道,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民间资本投资比例。

  第三,继续鼓励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一是着力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二是有效扩大抵押担保范围,加强涉农信贷风险管理。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散转移机制,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创新信用模式和扩大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包括鼓励开展与订单农业相结合的农村信贷、跟单农业产品创新;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拓农村保险市场,探索建立农村银保互动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由政府出资、农民和农村企业参股,成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担保基金或担保公司。三是推动现代科技支持农村金融提高服务水平,发展以现代计算机和移动通讯技术为基础的金融产品在农村地区得到更广泛应用,为低成本、低风险在农村地区扩展基础金融服务提供条件。

  第四,进一步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为加速多元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可强化农村信用社信贷自主定价权,鼓励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发放低成本农村贷款。引导农村金融机构理性确定金融产品价格,维护资金价格竞争秩序。对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定价及利率风险防范机制进行评估,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稳健运行。

  第五,大力推进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十二五”期间,央行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扩大信用评定的覆盖面。加快征信体系建设步伐,在推广企业征信建设的同时,逐渐完善县域个人征信系统。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增加县域金融监管力度,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金融消费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