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高层声音 >> 正文内容

郭田勇: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很单一

来源:《英才》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2日

  “有肉吃的时候,谁都不愿意啃骨头。如果真没肉吃了,这块业务就能做起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在欧美各大行还在危机余波中喘息的时候,中国的四大行有将近30%的年增长率。安乐之下难免令人猜度,如此的高增长率何以持续?四大行有没有命门软肋?

  “如果从账面盈利能力上看,这种20%多的盈利增长在未来3-5年是可能持续下去的,只是增长率会出现一个衰减的过程。”中国财经大学中国银行(3.59,-0.02,-0.55%)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英才》记者。

  在中国整个社会融资体系以银行间接融资模式为主导的格局下,全社会的资金需求和资金配置主要依赖于银行,因而银行从中国经济增长中受益巨大。海通证券(12.49,-0.13,-1.03%)银行业分析师邱志承告诉《英才》记者,“银行业去年的税后利润大概是8000亿,今年可能会达到1万亿左右,而整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今年也就4万亿不到的水平。”

  这种格局在未来似乎仍是难以发生根本变化的,因为银行的信贷投放依然存有比较大的空间,信贷增长具有可持续性。加上利率没有市场化,中国银行业更是能够在利差比较稳定和优厚的环境中运行。

  但银行盈利模式过于单一的弊端也渐渐显现了出来。郭田勇认为,这种发展模式实际上走进了一个“恶性循环”:以信贷为主的盈利模式导致银行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大,这同时也就需要银行的心脏(资本金)要变得越来越大。尽管银行很赚钱,但依然需要不间断地、大规模地向市场再融资以补充其资本金。

  “恐龙最后为什么灭绝的?我想是因为它体积太大了。我们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很单一,因而导致我们的银行体积变得越来越大。这样银行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就差,哪一天情况一变,银行就很危险了。”郭田勇对《英才》记者说道。

  2008年次级贷危机以来,宽松的货币政策更是使得中国信贷规模空前地膨胀。2009年的信贷规模高达9.56万亿,同比增长在30%以上。对于这部分短期、大量投放的贷款,外界对其质量甚为忧虑。监管机构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同时银行股在二级市场上走势疲软。

  银行业内有句行话:如果你不做公司业务,今天没有饭吃;不做零售业务,明天没有饭吃。而现在正是银行需要为明天有饭吃,向新业务领域投资转型的时候。

  “有肉吃的时候,谁都不愿意啃骨头。如果真没肉吃了,这块业务就能做起来。”郭田勇认为在信贷这块能够挣到很多钱的境况下,银行缺乏舍本逐末的去发展中间业务的动力。当前看来,中间业务跟贷款相比盈利率低,但盈利率低的原因恰恰在于银行目前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发放贷款上,而对于需“未雨绸缪”的中间业务这块的投入却少得多。“但是如果一旦你这个‘本’没了,它这个‘末’就成为‘本’了,它是一个辩证的关系。”

分享:

来源:《英才》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