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高层声音 >> 正文内容

深发展代理行长:两行合并带来兴奋的增长机会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曹金玲 韩圣海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1日

  曹金玲 韩圣海

  “儿时我一度非常害怕看牙医,预约等待的日子里会有焦虑和不安。但每次做完治疗,发现先前的担心纯属多余。并购和看牙医一样,前期大家会有所不安,但对于银行未来却是非常有益的。”

  履新已近四月的深发展代理行长理查德·杰克逊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如是比喻。

  一样的焦虑和不安,却是不一样的心情和故事。作为国内最大的银行并购案,理查德显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一财经日报》:平安银行和深发展整合之前已经历类似的整合,在你看来,整合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有哪些?

  理查德:主要关注三方面因素:一是人员的不确定,二是风险,三是如何保持业务的势头,这三方面又是有联系的,其中人员问题是关键,人员方面有几个层面的工作需要做,最基本的是要确保员工知道工作不会因为交易受到影响,跟员工进行沟通,沟通得越及时,就越会降低他们不确定性的思考,我们也要给员工制造一个共同的愿景。平安银行之前的短板是网点少;深发展则是受资本金约束,股东方面也有不稳定性因素。这些因素在交易结束后就都解决了,合并后银行的网点覆盖率会更高,信誉、品牌、绩效也会更好。员工的问题解决了,风险的控制和业务的增长也就迎刃而解了。

  日报:你如何看待双方的整合?

  理查德:深发展的优势业务是贸易融资。我们会通过技术改进产品开发和客户互动,继续做强做大,使之成为核心业务。贸易融资业务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客户,平安银行之前也比较成功地发展了中小企业,平安银行的客户资源和贸易融资模式结合起来,可以把业务做得更快更强。当然,维系这些客户除了贸易融资,还要做更多的拓展性业务,这个整合就可能会用到集团很多的相关优势。

  平安银行在信用卡业务方面有优势,绩效表现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它强调和客户交叉销售的共建,成本也很低的,两行的信用卡整合起来,可以取长补短,发展会更加可观。

  此外,零售信贷方面也是深发展这几年的优势业务,创新性很强。但由于受到资本金的限制,不允许银行发新的产品。平安注资后,资本金受限问题就解决了,创新能力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另外,深发展的零售信贷业务和平安集团旗下已有的5000万的零售客户群结合起来,还有50万平安集团零售销售人员的支持。

  通过整合,将两行现有的强项和优势整合在一起,而且在规模方面取得一些进展和优势,更重要的是利用新股东平安集团可以提供的客户资源的优势。我们认为整合可以带来前所未有的令人兴奋的增长机会。

  日报:平安银行还有9.25%的股权属于小股东,那么有没有相应的处理方法?

  理查德:剩下的小股份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在公告里也提到了。首先平安集团注入了一部分现金,银行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派上用场,平安也表示以可行的股份兑换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这还是要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批准。我们的原则是无论解决什么问题都要按照法律和监管的要求,相信这个问题最终可以以各方都满意的方式解决。

  日报:平安进入深发展吸引投资者的一个故事就是交叉销售的具体策略,从平安银行之前的实践来看,交叉销售的效果如何?

  理查德:以平安银行为例,平安银行信用卡销售62%的贡献渠道来自平安集团的交叉销售,中小企业客户45%~50%也来自集团交叉销售,另外零售存款业务来自交叉销售的比例也开始上升。这已证明了交叉销售模式的成功,目前只是把模式引入到深发展这个平台中来。

  日报:目前银监会对银行的监管政策日益审慎,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有进行细化、升级,深发展在这方面有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理查德:我们正在等待监管政策更具体的指引,目前两家银行都超过了监管要求的拨备覆盖率。监管对于资本金的水平有要求,我们会有所考虑。现实是,合并过程中进一步融资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我们目前的策略是在未来的一年内,我们会依赖利润留存来补充核心资本。短期和中期,次级债我们有发行空间,可以用来补充次级资本。希望到明年年中,等到一些不确定因素消除,资本金和拨备要求更明确时,我们会知道该如何执行。

  日报:之前在国外并购的过程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对本次有借鉴意义。

  理查德:我做过很多并购整合,所有的并购可以拆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的部分包括IT、政策、产品、平台、价格,软件部分都跟人有关。跟人有关的软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人们的思想问题,大家的想法问题还是相对好解决的。通过把计划跟大家好好沟通,保持通畅的沟通渠道,是可以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与情感相关的。你要极度关注这块,如果能营造积极的信号,就会转变为积极的动力。如果做得不好,情感就会变成合并的障碍。摄影记者/吴军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