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王轶辰:移动改变生活 手机也应“安全第一”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6日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人们的生活日益便捷,但带来的安全问题也越发突出。恶意扣费、个人信息泄露、网银被盗……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安全意识却没能及时同步,手机信息安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根据猎豹移动安全实验室日前发布的《2014-2015中国互联网安全研究报告》,2014年全球感染病毒的安卓手机达2.8亿部,中国以近1.2亿部手机中毒高居榜首。

  PC时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人们早已养成了第一时间给家用电脑安装杀毒软件的习惯。而近几年移动终端的爆发式发展,让“好奇”的消费者还沉浸在“移动改变生活”的喜悦当中,面对安全问题却不知所措,这给无良商家、网络黑客等不法分子带来了巨大的牟利空间,甚至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在网络时代,安全是前提,没有安全的智能只能带来更大的危害。因此,我们亟须为手机撑起一把“保护伞”,而建立一个安全的移动上网环境则需要商家、政府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目前,手机信息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系统、应用、硬件和网络4个方面,仅就某一方面的安全性进行防护无法提供完整的智能手机安全解决方案。运营商、终端厂商及应用商必须提升自觉意识,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安全联盟,打造安全手机、安全网络、安全应用。

  同时,手机安全离不开法律保障。由于目前找不到一个有效的关于保护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造成违法成本很低,常常诱使不法企业或个人铤而走险。这需要政府加强信息安全立法,严打非法窃取用户信息牟利的行为,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此外,消费者要加强自身安全意识。手机病毒可能提前植入手机,也可能通过网络、短信传播,稍有不慎便会“中招”。所以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手机,不要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要安装来路不明的软件。(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轶辰)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