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后危机时代的银行业转型
银行家杂志社主办的2010年中国银行 家论坛——“后危机时代的银行业转型暨2010会”于2010年8月7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作为网络直播媒体对会议进行全程播报。
以下是江苏长江商业银行董事长朱惠健发言实录:
朱惠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今天《银行家》杂志社做了一个后危机时代银行业转型的主题论坛,我个人觉得非常有意义。随着这么多问题的提出,我想了几个事情。第一,今年从下半年信贷规模宽松回头看大银行,小银行确实存在转型的必要。从去年10亿信贷资金推向市场以后,金融部门采取措施对信贷规模进行了从严控制,上半年全国各家银行都感觉到信贷规模非常紧,下半年我们江苏整个情况看下来,大银行也好,小银行也好,总体讲至少感觉不到像上半年那么紧,是相对宽松了。我也在考虑这个事情,有两个方面,第一,银监会对政府平台开始重视以后,至少上半年对政府平台的投入很少了。第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实施以后,把一些资金用途的关把好以后,也使得一些企业对贷款的要求也减少了,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了银行在后危机时代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客户到底在哪里,是不是大家都集中到大客户去,是不是大家都去政府平台去,当这个市场失去以后,我们的客户就会少了。我们转型也好,调整也好值得研究。
第二,小银行的市场定位,小银行要走中小企业,对客户来讲我们全国不少小银行在小企业方面做的非常好,包商行、哈尔滨银行都做出特色。相当部分的银行都停留在口头上说注重中小企业。我也在思考,服务小企业这个问题上,除了一些产品,客户的队伍和流程以外,很重要的问题是每一个地区对中小企业的整个界定的范畴不一样。我们讲服务中小企业除了社会责任以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实行错位经营,我跟大银行不要挤到一条路上。现在台州可以做到5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如果到乡镇经济很发达的区域去,这个数字显然不合适。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经济区域和产业区域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可能不一样,在一定的层面,在不同的区域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到底做的是哪个层面的中小企业,如何服务才能适应他们的需求。
第三,城商行跨区域经营以后,如果发挥自身的特色实现我们的社会责任。城商行不管是大的也好,小的也好,跟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比都是小银行,对象无疑在中小企业。自从中国银监会把阳光普照的政策实施以后,也有少量的城商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相当一部分就是跟大银行跑在一条路上,都是服务一个层面,一个客户群体,甚至竞争环境当中采取各种手段,如果说从国家来说服务一些金融不充分的领域角度来看,这个作用不是非常明显。城商行如果跨区域经营需要两个途径,一个是市场机制,市场业务的发展和利益的牺牲,一个是社会责任的倾斜。到一个区域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无非到大银行里面抢一杯羹,对自己对社会都没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