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不破除出租车垄断,打击“专车”更坑民!

来源:人民网    作者:马莉舒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9日

  如今的租车市场,已不是“打车服务”独步天下的局面,滴滴专车、一号专车、易到用车等各类互联网专车软件不断涌现,抢占了出租车市场的“一杯羹”。同时,关于专车是否为变相黑车的争论也越来越多,很多推出“专车”的公司采用挂靠的方式规避交通部门的规范管理。目前,沈阳、南京、上海等多地已经开始叫停专车业务,而北京近日也针对专车软件服务加大打击力度,认定以私家车“挂靠”租赁公司的方式属于违规,本月起将严查非出租运营车辆利用“专车”叫车软件参与租赁运营。(新华网)

  “一元附加费别取消”“黑车抢生意”“份子钱太高”……出租车反映取消燃油附加费、“黑车”泛滥、“专车”抢占市场等影响收入问题。面对出租车司机“生存难”和乘客“打车难”的呼声,是该对行业垄断的根基动刀,还是该对专车执法“一刀切”?近期围绕“滴滴专车”等引发的风波和争议,触碰到出租车业改革的深层问题,重堵不重疏、治标不治本,靠垄断利益生存的出租车行业还能走多远?

  笔者认为,一方面,“专车”是否等同于“黑车”有待明晰的界定。简单从概念上来说,黑车是指那些没有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办理任何相关手续、没有领取营运牌证而以有偿服务实施非法运营的车辆。而由于目前国家以及各地对于租赁车能否进行客运的问题还没有出台法律法规,而打车软件登记的车辆大部分就是租赁车,这应该是钻了法律的空子。在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情况之下,专车跟当初的电子商务、网络支付、互联金融一样属新生事物,在专车和黑车之间没完全划等号之前,监管部门还是应该多一点耐心,多一些市场的调研和对新生事物的宽容,不应该一棒子打死了事。另一方面,“专车服务”、“滴滴打车”定位于提供方便、快捷、自由的优质服务符合群众需求导向,未来高品质、多层次、个性化高端商务出行需求会越来越旺盛,所以,如果一味简单地“一刀切”执法并不明智。

  笔者建议,一是深入调查研究。政府部门应对出租车行业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在广泛收集民意的的基础上做出决策。二是加强引导和规范,管理部门应放开专营市场,对共享经济模式加强引导和规范。“专车”是市场经济的一个产物,只有在不断挤压和对抗中,市场才会更有活力,改变“份子钱”等不合理的旧模式,倒逼传统出租车行业改革。减少出租车份钱,提升出租司机待遇,改善乘客体验,以自身的完善从根本上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分享: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