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杨朝清:120头“扶贫羊”被吃显尴尬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8日

  据报道,某地搞扶贫,给一贫困村提供了120头母羊,还派技术人员下乡,提供饲养管理、专业防疫、母羊配种等技术服务。结果却是,这120头“扶贫羊”被村民吃剩了不到60头。

  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扶贫资源不仅没有“好钢用在刀刃上”,反而上演了“扶贫羊”被吃的尴尬与荒诞。“扶贫羊”项目的初衷,在于提高贫困村的“造血”能力,实现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变。表面上看,“扶贫羊被吃”是少数农民的短视行为;本质上讲,反映出扶贫项目“不接地气”的缺陷——农民家统一制式的新房子没有羊圈的位置,羊要养在哪儿?村子周围全是戈壁荒滩,没有水草,羊要怎么放?村子交通不便,养成的羊、剪下的毛如何才能运出去?脱离了强有力、可落地的实施操作,“扶贫羊”只是看上去很美。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即便是“授人以渔”也会因不合乎实际而造成“初衷良善、方法僵化、效果不尽如人意”。联系到此前的一些报道,不论是“引进萤火虫”,还是“退坪种树”,一些脱离现实、缺乏社会基础的决策,效果自然会在实施中大打折扣。

  “扶贫羊被吃”暴露出的核心问题是理念观念的陈旧。作为一种单向管理,“扶贫羊被吃”背离了多元合作共治的时代潮流,最终落入“自说自话”的怪圈。这也说明,只有深入基层掌握真实的民意,扶贫项目才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眼睛往下看,步子往下走”,才有助于消减“对上不对下”的敷衍塞责,才有助于激发社会活力,更好地增进民生福祉。(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朝清)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