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在整个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签署了8项合作协议,涉及能源、环保、核能利用、融资、贸易等多个领域。其中,战略对话取得了26项具体成果,既包括近期马上要付诸实施的一些具体合作项目,也包括一些长期性、战略性的长远合作目标;经济对话中,双方在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促进贸易和投资、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在调整经济结构、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加强金融领域合作、加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合作等方面做出多项具体承诺。
对话气氛融洽
据报道,人民币汇率、市场准入、自主创新、监管透明度、贸易壁垒、美国高科技出口、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国的经济再平衡,所有这些困扰中美经贸关系的棘手问题在2天内迅速谈完。
中美在对话期间都回避公开展现说教姿态或提出严苛要求,而是选择突出两国的整体利益所包含的长期性和战略性考量。双方避免在人民币汇率、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及美国对中国开放高科技出口等具体问题上正面交锋。
有评论认为,此次对话气氛如此和洽,其中一个原因是,中美双方都得应变欧洲债务危机带来的风险与冲击,因而在对话的策略、方向上作出改变。中美更着力推动双方贸易。中国已对欧元区债务危机可能引起中国出口再度滑坡表示担忧,希望对美国市场的出口复苏可以顺畅,缓冲欧洲市场的冲击。同样,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扩大出口推动就业,协助降低居高难下的失业率,而欧洲市场难寄厚望,对亚洲市场包括高速增长的中国就需要多下功夫。
经过此次对话,中美能够以一种更理性成熟的态度来解决两国关系发展中出现的分歧和问题。中美关系不仅恢复至正常轨道,还有可能持续向好发展。
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任中国部负责人的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说,经过这场对话,双方都可以宣告胜利,因为他们都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关切,并在各自国内民众所关心的议题上取得了进展。
“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意义重大
在宏观政策方面,中国将实施促进消费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继续进行结构改革来保障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不断扩大的拉动作用。美国财政政策的重点将从保持总体需求和支持就业,转向减少中期联邦财政赤字,和保证长期财政可持续性。
双方将共同努力调整国内需求和相关价格的政策,以促进更加可持续和平衡的贸易增长。双方商定,将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国际经贸学教授赵忠秀表示,这个消息“有点出乎意料”。中美双方关于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谈判,始于2004年,原本估计需一两年时间的谈判,但一拖就是6年。美国人现在作出让步,必然要换取中国在其他方面的合作,比如新能源、增加对美国高科技技术和产品的进口、扩大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市场的开放等。在这些领域,美国企业拥有绝对优势,当然希望中国政府进一步开放产品进口和市场准入。
“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最重要的意义,并非对一国总体经济体制等情况作判断,更多体现在解决贸易纠纷时的“技术适用”。是否被承认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直接决定了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时的境遇。中国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有助于面临反倾销诉讼的中国出口企业获得公平对待,但也可能增加反补贴调查的威胁。
汇率进一步市场化
在对话之前,人民币汇率被公认为是对话关注的焦点之一。美国方面曾抱怨,人民币汇率过低,从而给予中国制造业厂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310368,基金吧)。不过,在对话中,美方并没有就人民币汇率对中方施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对话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将根据自主性、可控性及持续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这一对于汇率最直接、最明确的表态也是重申了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央行行长周小川称,在货币政策改革上,中国将考虑国内因素多于国际因素。
美国财长盖特纳随后回应,欢迎中方对改革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承诺,认为汇改反映市场的实力,可以令中国的国内经济增长更平衡更具有弹性,可以鼓励私营企业向高附加值型产业转变。
美国代表团会后发表声明称,更加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将为确保全球经济复苏、实现更均衡的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这也是此次对话的一个核心议题。声明称,在6月末的20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召开前,美国将继续就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声明还称,中国上调银行存款利率也将有助于提高家庭收入,从而促进内需。
由于双方均没有对汇率问题作出过多的纠缠,因此也被观察人士认为在此次对话前,双方已就汇率问题达成默契和共识。外界估计可能的共识是,中方将同意人民币升值2%~3%,美方也不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
对于欧洲危机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程度,中美双方的看法并不相同。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称,全球经济增强速度超出预期。美国财政部一位高级官员也认为,欧洲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十分微小。
中国似乎不那么乐观。发改委官员表示,这场危机或将影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财政部长谢旭人认为,欧洲债务危机可能会冲击到其他地区。当前的欧洲主权债务风险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
市场普遍认为,由于担心对欧洲的出口受挫,中国可能会推迟人民币升值进程。
在对话之前,人民币汇率被公认为是对话关注的焦点之一。美国方面曾抱怨,人民币汇率过低,从而给予中国制造业厂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310368,基金吧)。不过,在对话中,美方并没有就人民币汇率对中方施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对话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将根据自主性、可控性及持续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这一对于汇率最直接、最明确的表态也是重申了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央行行长周小川称,在货币政策改革上,中国将考虑国内因素多于国际因素。
美国财长盖特纳随后回应,欢迎中方对改革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承诺,认为汇改反映市场的实力,可以令中国的国内经济增长更平衡更具有弹性,可以鼓励私营企业向高附加值型产业转变。
美国代表团会后发表声明称,更加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将为确保全球经济复苏、实现更均衡的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这也是此次对话的一个核心议题。声明称,在6月末的20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召开前,美国将继续就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声明还称,中国上调银行存款利率也将有助于提高家庭收入,从而促进内需。
由于双方均没有对汇率问题作出过多的纠缠,因此也被观察人士认为在此次对话前,双方已就汇率问题达成默契和共识。外界估计可能的共识是,中方将同意人民币升值2%~3%,美方也不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
对于欧洲危机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程度,中美双方的看法并不相同。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称,全球经济增强速度超出预期。美国财政部一位高级官员也认为,欧洲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十分微小。
中国似乎不那么乐观。发改委官员表示,这场危机或将影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财政部长谢旭人认为,欧洲债务危机可能会冲击到其他地区。当前的欧洲主权债务风险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
市场普遍认为,由于担心对欧洲的出口受挫,中国可能会推迟人民币升值进程。
放宽出口管制
在放宽出口管制方面,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提出,希望美方充分考虑中方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放宽对华出口管制、增强美投资政策透明度等问题的关注,为进一步发展中美经贸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陈德铭说,希望美国不是取消几个项目,而是整体上取消歧视性的对中国单一的出口管制。
分析人士指出,放宽出口管制是双方每一次高层会谈上都会谈的话题,美国这次虽然又提到“放宽”,但并没有给出确定的时间表和路径。从时间上来看,这也不是一个可以短期完成的事情。所以对美国提出的出口管制改革不能期望太高。
自金融危机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明显抬头。此次中美经贸对话,双方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的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双方同意,在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和实施贸易救济措施时严格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以防止其滥用非常重要。此外,双方愿共同努力,以包括谈判模式在内的已有成果为基础,确保多哈回合达成平衡、积极的协议。
来自美国商务部的数据称,在过去的20年,美国的对华出口增加了12倍,从中国的进口增幅超过了30倍。
开放股指期货
在金融领域,中方已启动股指期货交易,将允许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合格外商投资公司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股指期货业务。中方将在审慎监管的基础上,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股指期货产品。
虽然还没有具体时间表,但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金融业加强对做空监管的时候,中国允许外资机构投资股指期货,意味着外资能做空中国股市,这对中国这个新兴市场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观察人士相信,要评判此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成果还需要一些时日。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对话缺乏实质性内容,基本上只是象征性的表述。这些对话没有跟进机制,如没有常设的秘书处、委员会或审查委员会以把这些含糊的原则声明转化成实际的项目。
目前正在北京写书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形容这次对话是一次治疗会或家长会,用于让问题显现出来而不是加以解决。
中美经济对话五方面共识
★ 美承诺提高储蓄率。中方将继续提高国内消费,加强社保建设。
★ 美将以合作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方提供在华美企国民待遇。
★ 对中资银行、证券和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美金融业,美承诺适用与其他国家相同的审慎监管标准。
★ 同意加强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面的合作,确保多伦多、首尔峰会取得积极成果。
★ 鼓励通过两国部门间经济对话机制深化合作。包括通过中美科技联委会进一步讨论创新问题等。
在放宽出口管制方面,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提出,希望美方充分考虑中方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放宽对华出口管制、增强美投资政策透明度等问题的关注,为进一步发展中美经贸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陈德铭说,希望美国不是取消几个项目,而是整体上取消歧视性的对中国单一的出口管制。
分析人士指出,放宽出口管制是双方每一次高层会谈上都会谈的话题,美国这次虽然又提到“放宽”,但并没有给出确定的时间表和路径。从时间上来看,这也不是一个可以短期完成的事情。所以对美国提出的出口管制改革不能期望太高。
自金融危机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明显抬头。此次中美经贸对话,双方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的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双方同意,在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和实施贸易救济措施时严格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以防止其滥用非常重要。此外,双方愿共同努力,以包括谈判模式在内的已有成果为基础,确保多哈回合达成平衡、积极的协议。
来自美国商务部的数据称,在过去的20年,美国的对华出口增加了12倍,从中国的进口增幅超过了30倍。
开放股指期货
在金融领域,中方已启动股指期货交易,将允许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合格外商投资公司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股指期货业务。中方将在审慎监管的基础上,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股指期货产品。
虽然还没有具体时间表,但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金融业加强对做空监管的时候,中国允许外资机构投资股指期货,意味着外资能做空中国股市,这对中国这个新兴市场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观察人士相信,要评判此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成果还需要一些时日。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对话缺乏实质性内容,基本上只是象征性的表述。这些对话没有跟进机制,如没有常设的秘书处、委员会或审查委员会以把这些含糊的原则声明转化成实际的项目。
目前正在北京写书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形容这次对话是一次治疗会或家长会,用于让问题显现出来而不是加以解决。
中美经济对话五方面共识
★ 美承诺提高储蓄率。中方将继续提高国内消费,加强社保建设。
★ 美将以合作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方提供在华美企国民待遇。
★ 对中资银行、证券和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美金融业,美承诺适用与其他国家相同的审慎监管标准。
★ 同意加强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面的合作,确保多伦多、首尔峰会取得积极成果。
★ 鼓励通过两国部门间经济对话机制深化合作。包括通过中美科技联委会进一步讨论创新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