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冼博德
于2006年11月20日起被任命为渣打集团行政总裁。2002年5月14日加入渣打银行董事会担任集团财务总监一职。在加入渣打集团董事会之前,冼博德曾任国际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董事。在加入麦肯锡前,冼博德曾在英国外交部任职。
冼博德毕业于牛津大学,并获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美。”这句谚语对于经历此次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巨头们而言,似乎甚为贴切。在众多百年金融巨擘轰然倒下或遭遇重创之际,安然处之者陡然被市场增添敬重。渣打集团无疑就是这样的少数幸运者之一。
一向将包括亚洲在内的新兴市场作为战略重点的渣打集团何以安度此次经济危机?这是一次纯粹的侥幸吗?尚存实力和余力的渣打集团为何不在惨淡的市场中大行并购之道以谋迅速膨胀?在竞争对手汇丰将行政总裁办公室东移凸现其战略重心东移新机之际,渣打是否倍感压力并跟随仿效?一直宣称中国是其重中之重的渣打为何被人批评“在中国发展步伐太慢”?它会为此检讨并做出调整吗?市场焦点之一的渣打充满了待解之谜。
渣打集团CEO冼博德日前就上述热点话题接受南方都市报的专访并一一作出回应。在接受南都专访当天,作为广东省政府“外脑”之一的冼博德一行,在广州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会见。汪洋希望渣打集团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帮助广东企业走出去,介绍更多海外企业投资广东。冼博德则表示渣打乐于支持广东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努力扩展在广东的各项金融业务。
“安度金融危机源于清晰战略”
南方都市报:在刚刚过去的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危机中,众多百年金融巨头轰然倒下或遭受重创。但总部位于英国的渣打集团却能平稳运营。你认为这是侥幸还是必然?这是基于英国式的金融严监管政策?还是更多在于渣打自身的内控文化?
冼博德:渣打的确非常成功地度过了这场金融危机。2009年渣打更取得创纪录的良好成效。这绝不是一种侥幸,它基于我们清晰的战略和严格的自律。首先,渣打非常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和市场,将业务集中在亚洲、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国家,目标清晰。我们亦很坚守我们的战略并严格自律。其次,我们非常关注银行的最基本责任、风险管理、成本控制和资本流动性。渣打亦非常关注新兴市场基本面。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内部的文化和客户的紧密合作关系。在经济危机之时,紧密的合作氛围显得非常重要,这确保我们做合适、正确的事情。渣打的员工和客户保持开放性的沟通,这使得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所有正面和负面的信息并给予反馈。
其实,危机对于渣打来说也是一种机遇。这有利于渣打深化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帮助客户度过危机。也让我们有了从其他银行引进高级人才的机会。
南都:我们曾与汇丰一些资深人士交流过,汇丰表示其能度过金融危机主要原因在于其坚持“存款立行”的原则,而不是采取同业拆借的方法进而达到过度放贷的目的,或者进行过多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渣打是否也采取这样的策略?
冼博德:渣打和其它金融机构能够度过金融危机也源于良好的商业模式运作,渣打的策略很保守,保证存款多于贷款,而不是贷款多于存款。实际上,在金融危机之时,渣打的存款量依然增长。在金融危机之时,我们更是时时对业务做出检查和调整,但我们基本经营理念并没有改变。
“并购不单纯为了扩张”
南都:在更多对手逝去或被大伤元气之后,渣打无疑获得了更多的机遇。在目前的情势下,渣打是有实力和余力进行全球扩张的为数不多的金融机构之一。但我们目前还看不到渣打有实质性的大并购?
冼博德:我重申一下,渣打格外注重有机增长。我们对能够促进集团有机增长的业务和措施给予很大的支持。当然这并不排除并购其他机构的可能性。
我们会分析并购对象的经营文化与渣打是否相符,它们的经营成效是否符合金融原则。在并购这方面渣打的要求非常严格。
我认为对于重组并购必须严格认真对待,能够促进集团的有机增长,而不是单纯为了扩张而做,而是看能否帮助我们创造价值。我们4月27日就公布了一项并购交易,渣打将向巴克莱并购在8个非洲国家的证券托管银行业务。
南都:那么之前市场传出渣打要收购R BS(苏格兰皇家银行)部分业务的消息是不确实的传言抑或是R BS不符合渣打并购的原则?
冼博德:我们的业务目标非常明确,注重亚洲、非洲和中东市场的发展。RBS的业务重心主要在英美两国。两家银行的业务地区并不匹配。渣打目标非常集中,并不想在全世界到处扩张,我们也没有想过要做包罗万象的全球性银行。但中国是渣打非常重要的战略目标市场。
“曾被批评中国业务发展太慢”
南都:既然中国是渣打非常重要 的 战 略 目 标 市场,那么渣打应该加快在中国全面发展。但是我们观察到,渣打入股渤海银行后再无战略入股动作。有外资银行在自身激进扩张之际大手笔先后入股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并成立非银行金融机构。渣打为何没有大手笔入股多家中国金融机构,并成立多种金融竞争主体?
冼博德:我们去年在中国的利润增幅达200%。这是一个很好的速度。衡量一家银行的有机增长不能仅仅是看投资并购的数量,而是各项业务的发展能否促进有机增长。入股渤海银行是渣打非常好的投资,我们从中获得良好回报。
我加入渣打集团以来,也常受到批评。被批渣打在中国发展的速度太慢,不像其它银行那样雄心勃勃。但我认为渣打是在做一项长久的事业,而不是在6个月内就要论成败的短距离全速赛跑,不能一蹴而就,而应该按照自己的步调扎实前进。金融危机也证明了一时的快速发展并不能说明什么,只有长期扎实的发展才能最后取得胜利。
实际上渣打过去几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01年渣打集团净利润只有10亿美元,我是2002年加入渣打,去年渣打的利润额是50亿美元,增幅非常快。今年预计渣打的增长依然强健。
南都:你刚才提到你在任职中受到了一些批评,你是否会为此作出检讨?渣打在中国的发展是否依然保持以往的步调?目前在中国能够战略入股全国性银行的目标所剩无几。之前有传言说,渣打银行和光大银行在商谈入股事情,如果今年光大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上市的话,渣打有兴趣入股吗?
冼博德:我们在中国的增长速度在2007年以后的确加快了。至于入股更多的银行,我们不能对具体个案加以评论。渣打关注的核心依然是有机增长。
南都:渣打在各个市场都有业务,也会遇到不同国家的金融监管制度,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监管制度才是最合适的?你是否认为中国的监管严格而有效?
冼博德:我认为金融监管需要实现两个目标,第一是让现有的金融体系更加稳定和安全,其次是让银行更有效经营和发展,从而支持实体经济的增长。
我们并不反对监管,相反好的监管能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发展。但有些地方的监管条例虽然很多,但有效监管并不多。渣打亦积极与各国的监管层保持良好的对话和沟通,希望渣打的经营经验和教训能给监管者提供参考。我认为现在看来,西方国家的监管者应该学习亚洲监管者的做法和技巧。我认为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运作得很好,我们跟银监会也保持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希望成为首批内地上市的国际公司”
南都:多家外资金融机构都公开表态希望争取成为在内地国际板上市的首批企业。渣打在中国内地上市是否有时间表,会否会争取成为首批内地国际板上市的外资银行?渣打在印度上市的进展如何?
冼博德:我们很有兴趣在上海国际板上市,但目前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表。我们当然希望成为第一批在内地上市的国际企业,我们亦和内地的监管当局保持密切的沟通。我们计划上半年在印度上市。
南都:之前渣打称在印度上市是为了打开知名度,而不仅仅是融资。渣打在印度经营时间亦很久,还需要依靠上市扩大知名度吗?
冼博德:我们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准备在印度上市的国际银行。在印度上市是为了突出渣打的差异化国际战略。我们在印度计划融资5亿美元,非常少。这个金额我们在伦敦就能轻松融得。但选择在印度上市,一方面是为了强化我们的知名度,强化我们在印度的差异化经营,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印度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帮助孟买成为金融中心。而且根据经验,公司上市后,媒体对公司的关注度也会显著提高。
“不惧对手强化亚洲市场”
南都:渣打一直强调亚洲业务是最核心市场,而包括香港在内的大中华区无疑将是渣打战略市场的重中之重。在竞争对手汇丰将行政总裁常驻地从伦敦东移至香港将经营重心圈定大中华之后,渣打是否考虑跟进?是否会重整渣打在大中华区的架构设置?
冼博德:事实上,我们有3个董事会分别驻扎在香港、新加坡和韩国。尽管我们集团总部在伦敦,但我们很多职能业务总部是放在亚洲。我本人也经常到亚洲来。
南都:渣打有3个董事会在亚太地区,以后渣打是否会继续在这方面加强?
冼博德:目前高管驻扎亚洲的结构暂时不会有新的改变。实际上,在国际银行中,渣打高管在亚洲比例是最高的。而渣打在中国的员工是英国的两倍,伦敦的员工数量只占渣打全球员工的3%。
南都:汇丰今年将其经营重心东移。一向看重亚洲市场的渣打会不会面临强有力的竞争?
冼博德:渣打始终将经营重心放在亚洲、非洲和中东这些地区,也并没有因金融危机或其他因素转换过这些重心。我们并不担心竞争。相反,良好的竞争能够促进渣打更好的发展,让渣打业绩变得更好。
通过这次金融危机,客户也看到了渣打的实力,我们在与客户合作中也学到很多东西。渣打也很关注致力于亚太地区的服务。我们为客户服务的新口号是“here for good”,意思是一心做好,始终如一。更贴近中文的意思是,渣打与客户共分享、共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