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9日
“小朋友,你认识这口井么?谁能来说一说?”12月26日,瑞金直属幼儿园中(4)班的一堂课上,教师肖丹正展示沙洲坝红井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认识家乡的红色旧址。该园园长刘芬说,像这样的课程孩子们从小班起就接触,幼儿园把瑞金的红色景点、红色故事、红色歌谣等编入校本教材,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红色教育。
瑞金是享誉中外的红色故都,目前有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旧址180多处和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1万多件。如何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势?该市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开展“红色文化进课堂”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
瑞金市要求中小学校紧抓课堂教学这个阵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老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都要融入红色教育内容。为此,该市许多学校的老师结合实际,把课堂搬到附近的革命旧居、旧址,让学生在实情实景中接受红色教育。沙洲坝八一希望小学就在红井附近,老师讲授《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时,就把课堂搬到红井旁,让学生品尝红井水,聆听当年毛主席为老百姓挖井的故事。
为了使中小学生能全面、深入了解瑞金的红色文化,该市所有学校都开设每月一次的 “红色文化课”、每周举行一次“红色主题班会”,系统地讲解、传播红色历史经典、红色文化风情等。瑞金三中开展“红色故事大家讲”活动,设立“红色讲台”,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轮流登台讲述自己知晓的红色故事、革命史实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有了“课堂”,还得有相应的教材,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近几年来,瑞金市委宣传部组织专家学者先后编撰了《红都风范》《毛泽东在瑞金》《可爱的瑞金》《红都精神代代传》《红都瑞金》等乡土教材,制作了《红井水》等系列红色歌碟,拍摄了《美丽的红都瑞金》宣传片,编辑了《苏区知识问答》少儿连环画,参与创排了音乐报告剧《八子参军》等一批红色剧目,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红色家谱、革命历史、先辈风范,增强自豪感和责任感。
在体验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
最近,瑞金直属幼儿园组织了一场红色景点添色画展,孩子们用明亮色彩画出300多幅漂亮的图画,把整个校园文化墙打扮得漂漂亮亮。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结合一些特殊节日,瑞金市各学校在每个学期初对“红色文化进课堂”工作进行整体规划。作为幼儿园园长的刘芬,曾多次和同事们一起参与规划工作,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创新,让红色文化与课堂更生动地结合,这种体验实践活动,愈来愈贴近孩子们的心灵。
为让孩子们入心入脑地传承红色基因,今年,瑞金市还推出以红都校园红歌会、我的红色体验征文赛、“游革命旧址学光荣传统”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教育体验实践活动。毗邻“一苏大”旧址的叶坪新华希望小学,积极响应体验活动。节假日里,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来到革命旧址争当小导游,义务为游客介绍景点。像这样的“红色小导游”,在瑞金其他学校也得到积极培养,每逢节假日,该市各红色景点都活跃着“红色小导游”的身影,并不时赢得游客的阵阵掌声。
除了体验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也风生水起。“红色故事大家讲”“红色文化手抄报”“争做红色文化小传人”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们在参与中受到浸润。
在协作互动中实现润物无声
社会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学校。瑞金市在抓住课堂教育这一主渠道的同时,大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红色文化教育网络,建立了红色文化教育协作互动制度,并将每年的11月7日定为该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日。
瑞金市实施“双阳同辉”工程,老红军、老干部、老劳模、老同志、老教师等“五老”主动与青少年结成对子,担当青少年的校外红色辅导员。同时,这些“五老”人员组成红色报告团,走进学校宣讲红色历史。该市还开展“访共和国摇篮 父母伴我同行”活动,让家长一同参与到红色文化教育中来,对孩子进行家庭、校园共育。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红色文化进课堂,推动了瑞金市教育质量的提升。今年以来,该市中小学在各种比赛、活动及专项工作中,获得上级表彰的集体或个人荣誉共计400多项。
红色文化,宛如一粒种子,播进学生心里,悄然生根、发芽、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