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P2P年关面临千亿兑付高压 为防资金分流走险棋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4日

    王莹
 
  [牛市抽血,加剧了P2P平台兑付压力。网贷之家数据预测,2014年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将达到千亿大关]
 
  一年的疯狂终在年底要面临“冷静期”。年关来临,P2P行业面临兑付高压。除经济周期下行、银行信贷收紧等多重因素外,2014年的P2P行业迎来一个“意外”竞争者:股市。
 
  2014年12月19日,上证沪指多板块齐发力,沪指突破3100点大关,创下49个月新高。牛市抽血,加剧了P2P平台兑付压力。网贷之家数据预测,2014年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将达到千亿大关。
 
  为吸引资金,平稳度过“年关”,平台“百招齐发”。但多名业内人士表示,以提高平台利息率为代表的天标、秒表已经无法短期内缓解平台压力。
 
  兑付难题
 
  验证P2P行业呈现高速发展模式有多重指标,其中之一为贷款余额。网贷之家首席运营官石鹏峰表示,贷款余额即为平台待收金额,是截至目前平台上的借款人尚未还款的金额总和。
 
  伴随P2P平台高速发展的是平台待收金额呈现“倍数增长”。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3年P2P初创期行业贷款余额为268亿元,当经过隔年的高速成长期,2014年11月底,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高达896.41亿元,是2013年年末的3.34倍。网贷之家预测,截至2014年底行业贷款余额将达到千亿大关。
 
  这一千亿大关的背后意味着平台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兑付高压。石鹏峰表示,造成行业出现兑付压力的原因共有三个:第一,年底平台的逾期或坏账攀升;第二,平台没有规范操作,存在期限错配等高危动作;第三,定位于自融的平台。
 
  在兑付压力的背后,平台依旧雷声不断,且有越来越响的趋势。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4年11月问题平台达到39家,而这一数据被12月“轻松打破”,截至2014年12月18日,12月行业问题平台就已达到47家。另据不完全统计,上述47家问题平台的待收本息超10亿元。
 
  其中,11月份的39家问题平台中有25家平台因为“提现困难”被曝光,而截至12月16日,因“提现困难”而被归类为问题平台的数量已达27家。一名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平台多数通过“限制提现额度”或者“续投”方式应对眼前危机。
 
  经济下行已持续一段时间,年底银行信贷进一步收紧,企业资金需求量加大等多种因素叠加,兑付压力迎面而来。“年底对P2P来说是一个坎。”你我贷CEO严定贵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除上述周期性问题外,还面临企业要分发年终奖、偿付银行贷款、兑付供应商借款等。
 
  “年底,行业整体还款压力较大,加之年关借款催收较为艰难,投资人需警惕平台的流动性风险。”石鹏峰表示,2014年上半年P2P行业问题以诈骗居多,从10月份开始至年底,兑付压力已逐渐超越跑路成为最大“难关”。
 
  平台出现问题初期投资者难以察觉,平台负责人或采取设立虚假标的、“借新钱还旧账”的方式填补漏洞。“平台通常会在扛不住的时候才会出现问题。行业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导致投资者对于信息的了解呈现断崖式状态,不是0就是1。”石鹏峰表示,当投资者遇到这个问题后,能够做的事情很少,除做好预警躲避高危平台外,就是发现问题及时撤资。“但这又会强化平台兑付问题的严重性。”石鹏峰说。
 
  高息吸金失灵
 
  挤兑风险爆发的因素之一来自于平台资金的撤离。这种撤离行为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许多投资者将资金从小平台撤离纷纷转向大平台,寻求资金避风港。
 
  “即便大平台利息相对较低也不影响资金的涌入,这一风向的转变带来小平台标的投不满但大平台资金站岗程度加剧的两极分化现象。”某P2P平台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4年11月,多数老平台网贷成交量创历史新高。其中,11月成交量过亿的P2P平台达到59家,较10月份新增8家。该59家平台累计成交量达到183.22亿元,占总成交量的58.57%。
 
  另一方面,投资者调整资金配置方式。在过去一个月中,大盘指数迅速攀升,一举突破3000点大关。12月19日盘中沪指更创下3117.53点的四年内新高。市场齐呼牛市行情已启动,这一局面动摇了P2P平台种子用户投资者的心,纷纷转身“扎堆”入股。“股市对平台的冲击还是非常大的,资金激流勇退。”上述平台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有两个显著现象可以看出P2P资金正在“过冬”:第一,平台满标率速度迅速下降,第二,拥有债权转让板块的平台,出现该板块标的迅猛上涨的阶段现象。
 
  但是排除股指大涨等外部因素外,严定贵表示,不同于公众认定的年底为“消费期”,与之相反,而是投资人的资金是“丰富期”。“你可能想象不到,我们以前也觉得很奇怪,但是数据就是这样显示的。”严定贵表示,经过三年的年关数据分析,对于这种现象也推导出一定原因,例如这个时间段是投资人集中获取奖金、年终奖、红包等资金稳定流入账户的时期。“投资人会对这些资金进行一定合理配置,短时间内全部‘消化’并不现实,而P2P理财也是资金出路之一。”严定贵说。
 
  面对资金分流,平台纷纷“奇招百出”,一名业内人士表示,某些二三线城市的资金压力较大的小平台已经开始有利率“抬头”的迹象。但是这种做法在诸多资深业内人士眼里已被认为是失效的。
 
  历史经验给投资者一种平台跑路前多采用利率抬头,加码推出短标、天标的手段。“这样的做法反而给投资人一个危险的信号。”石鹏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一名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表示,这种做法具有延后效应,在没有债权转让的平台中,资金撤出受标的周期限制,资金转移无法“立竿见影”。即使拥有债权转让权利,投资者也无法保证在第一时间对接上债权标的“接盘侠”。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