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3日
据新金融观察报报道,年关将近,正值借贷的高峰期,小贷行业亦迎来旺季。但尴尬的是,对于“差钱”的小贷公司来说,年关更似难关。尽管从事放贷生意,却持续遭遇融资之苦。在这即将到来的用资高峰,小贷公司想方设法融资闯关。
年关需求大
岁末年初是小贷行业生意红火的时候,大量融资需求显现。这期间,借款方以个人、中小微企业居多,且大多是一两个月的短期拆借;它们通常难以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转而找上小贷、民间借贷等路径。
“年底了,很多人都想借钱,贷款需求骤升,比如借钱给员工发工资、还民间借贷等。”浙江湖州吴兴万邦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吴兴万邦”)总经理吴雪峰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有的客户年底资金回笼慢,而银行贷款马上到期,也会过来做过桥贷款。
平常小贷行业的贷款利率一般在18%左右,而年底短期拆借的贷款利率普遍达到20%以上。
尽管借钱的人多了起来,但对小贷来说,年底也是行业风险集中暴露的时期。受访人士分析,年底存在比较普遍的催债行为,部分客户到小贷公司融资只是为了填补民间借贷的窟窿,这类贷款风险极大,很容易变成坏账。不过反过来说,若平时外借的资金年底都能顺利还上,这样的客户其实是较为优质的客户。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小贷行业年关供需矛盾比平时更为突出,一方面是借款需求与贷款风险增加;另一方面小贷经过一年时间的陆续放贷,盘子里所剩资金十分有限,出现“少米下锅”的困境。
当前,小贷行业最为常见的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资本金50%的银行融资。小贷公司股东以民营企业居多,本身需耗尽不少现金流。2008年小贷大规模试点以后,许多小贷从不超过2家银行中获取资本金50%比重的银行贷款,贷款成本在8%左右,如此“岁月静好”的日子发展至今已经难以为继。尤其是当小贷行业从试点初期的零逾期、零坏账发展到逾期增加、坏账率上升的风险暴露阶段,银监会接连给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布风险提示函,以至于整个小贷行业要获取银行贷款变得更加艰难。
记者注意到,去年以来,很多小贷已经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其中部分小贷公司在口头或书面上已经收到银行的贷款催还通知,并很难获得续贷。“以前可以从2家银行融资,现在变成了1家,还有大量小贷公司连1家银行贷款都没有。即便贷款到期后仍想寻求续贷,银行方面也会提出更为苛刻的担保条件。”浙江一位小贷负责人透露说,除非小贷的主发起人本身与合作银行关系紧密,可以用子公司名义来获取资金,辗转用于小贷业务,其他情况则难获银行支持。
在银行融资不畅的情况下,小贷公司另辟蹊径,逐渐开启资产证券化的融资大门。
出售资产包
对小贷公司而言,最大的资产莫过于小额信贷资产,经打包之后,可兜售换取资金。由于小贷资产包背后是成千上万个小微信贷关系,单笔小而业务分散,以至于如何设计小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并非易事。这便不难理解,近期蚂蚁微贷(前身为阿里小贷)与民生保险发布的支持计划一经推出便受到广泛关注,并为小贷融资指明了新方向。
记者从民生保险获悉,民生保险旗下的资管公司——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前身为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的蚂蚁微贷推出“民生通惠-阿里金融1号支持计划”已经顺利通过保监会批复,计划募集30亿元资金,可满足蚂蚁微贷平台的20万家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以往,保险资金投资方向以银行存款、债券为主,鲜有涉足小贷领域,这项计划的出炉使小贷开始与“多金”的保险资管机构合作,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小微信贷领域,发售方式别具一格。
这次,民生通惠与蚂蚁微贷合作的“民生通惠-阿里金融1号支持计划”所对应的投资产品“金元宝”首年预期年化收益率6.2%;客户持有保单满一年后,可以免费退保。
“不久前,公司高层到阿里集团走访,探讨保险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高层很早就想改革营销方式,但没想到这么快就推出了产品。”民生保险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万能险是一个不错的合作载体,这类理财型的保险品种一般会给投资者承诺一个回报率,可做三五年的短期产品,投资期限与小微贷款的借贷周期十分吻合。
在“民生通惠-阿里金融1号支持计划”中,民生通惠将作为管理人,以产品形式募集资金,购买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旗下小贷公司的小额贷款资产,以该基础资产的回收款偿付投资收益,到期向投资者返还投资本息。
而根据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这次支持计划分为优先级(92%)和次级受益凭证(8%)。其中,民生保险万能险“金元宝”的产品将投资于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蚂蚁微贷则持有全部次级份额。此外,阿里金融1号支持计划还设立了原始权益人收益补足增信项目,即阿里小贷确保基础资产的预期年收益率不低于10%,如果低于10%,阿里小贷负责补足。
在“民生通惠-阿里金融1号支持计划”中,民生保险与蚂蚁金融各有所需。一方面,对于患上资金“饥渴症”的小贷来说,保险资金的注入无疑将进一步拓宽小贷融资渠道,壮大业务规模;另一方面,当前国内各大保险公司线下厮杀正酣,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仅靠传统渠道进行销售比较困难,业界急盼出现一些新的营销方式。此外,通过“民生通惠-阿里金融1号支持计划”,保险公司募资后购买小微金融资产会带来比以往更高的投资收益。以往传统渠道销售的万能险年化利率大约3%至4%,而这次支持计划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达6.2%,保险公司则能够从合作中获得一定的利差收入。
“小贷行业的年化收益率普遍在18%左右,有的达到20%以上,通过发售资产支持计划,部分收益转移给了保险公司及投保人。”吴雪峰表示,蚂蚁微贷与保险机构的合作令业界豁然开朗,未来不排除出现更多类似的资产支持计划。
与P2P结盟
除了资产证券化探索,小贷不断创新融资方式,与P2P结盟获取线上客户资金成为另一重要融资方式。
“我们与P2P机构有过多次接洽,探讨合作。”吴雪峰称,当前小贷与P2P公司合作愈发紧密,比如当小贷资金并不充裕时,会将客户推荐给开鑫贷、有利网、人人贷等P2P公司,引导P2P平台投资者支持线下小贷客户。
由于小贷的银行融资不能超过资本金的50%,一旦小贷与其他机构合作,银行贷款会受到压缩。当小贷与银行处于“蜜月期”的时候,小贷公司很少会舍弃较低利率的银行贷款而选择其他融资方式,而今银行主动收紧小贷融资,小贷不得不利用自身的获客渠道优势,拓宽融资方式。
身为“国家队”P2P的开鑫贷非常注重与线下小贷的合作,并开创了“开鑫贷+小贷公司+结算银行”的经营模式。通过引入借款项目担保机构,开鑫贷联合江苏境内的小贷网络,对借款标的进行审核、担保及管理。这意味着,开鑫贷将积累的线上资金供求信息源源不断地与小贷对接,既给小贷提供资金需求者,也借助发标项目聚拢资金,打通了线上、线下的资金流通通道。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开鑫贷已经与57家A级以上小贷公司合作,累计撮合交易超过23亿元人民币,支持小微企业1000多家。
“尽管小贷与P2P合作所获的利差收入比自身放贷略低,但却是不错的应急融资通道。一般嫁接P2P平台,资金在三五天内便可到账,比较快捷。”数位小贷从业人士向新金融记者透露,小贷贷款利率普遍在18%至24%区间,若与P2P平台合作,需要支付10%左右的P2P平台投资收益,同时刨去1%至2%的P2P平台服务费,剩下的投资收益便归小贷享有。
由于P2P公司的投融资标的不受地域限制,来自全国各地,贷前贷后考核与管理成本较高,加上拥有提高平台标的数量、交易规模的诉求,所以选择当地小贷或担保公司合作不失为一条捷径。而无论是小贷还是担保公司,当推荐项目给P2P平台时,通常需要为其推荐的客户提供本息全额担保;一旦推荐的客户无法及时还上借款,小贷或担保机构均需承担垫付责任。
然而,正是因为与P2P结盟的过程中需提供平台担保,也使小贷借贷风险攀升。尤其是当小贷平台担保具备一定的杠杆倍数时,一旦出现大面积违约,小贷与P2P均面临巨大风险。因此,目前小贷平台担保也只在部分地区开放,许多省市的小贷并不允许开展平台担保业务。
量身定制
小贷试点至今已6年有余,期间小贷公司数量与贷款规模持续上升,逐步成为小微信贷领域的一员“悍将”。尽管银监会等部门并不认可小贷公司的金融机构身份,导致小贷行业无法进行金融业同业拆借等金融业务,但这并未浇灭小贷的发展热情。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591家,贷款余额9079亿元,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886亿元。在小贷公司数量方面,江苏、辽宁、内蒙古名列前三名。
为获得更多融资,小贷公司的融资渠道日趋多元化,比如上市融资、做票据贴现业务等。事实上,很多小贷也在做多手准备,一旦银行融资通道关闭,将迅速启用其他融资方式。
“公司已经和券商进行了多次沟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浙江一位计划登陆资本市场的小贷公司负责人向新金融记者透露,小贷资产已经过证券公司的评估审核,一旦时机成熟,便会推向市场。
无论是登陆资本市场,还是发行债券或资产证券化产品,小贷将信贷资产组合、包装进行交易与流通,冀望获得可利用的短期资金。但前提是,必须要被市场认可与接受,信贷资产包也需具备不错的收益预期,才能最终改善小贷资产状况。为此,券商人士建议,小贷可先行登陆新三板市场,做到财务信息公开与透明,以搭建一个让投资者了解小贷公司的专业平台。
吴雪峰认为,小贷公司的信贷资产小而分散,资金放贷出去后存在一个较长时期的、分批次的回款周期,因此合作过程中还需顾及小贷的特殊贷款与还款周期,量身定制相关业务产品。
“以前可以从2家银行融资,现在变成了1家,还有大量小贷公司连1家银行贷款都没有。即便贷款到期后仍想寻求续贷,银行方面也会提出更为苛刻的担保条件。”浙江一位小贷负责人透露说,除非小贷的主发起人本身与合作银行关系紧密,可以用子公司名义来获取资金,辗转用于小贷业务,其他情况则难获银行支持。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