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130万考研用户信息网上叫卖 大数据时代莫忘信息安全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3日

  围绕个人信息的采集、加工、开发和销售正悄然变为一条“数据产业链”,由于信息泄露造成的“精准营销”和金融诈骗活动,给人们的隐私和财产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我们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因噎废食

  近日,一则“130万考研用户信息网上叫卖”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据报道,上百万考生的报名信息被人以1.5万元的价格出售,一些考生因此遭遇各种电话和短信“精准营销”。尽管中国研究生招生网工作人员表示,已就此向公安机关报案,但该事件暴露出的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对人们经济、社会活动的介入越来越深,信息和数据的收集也变得越来越便捷。这一方面使相关行业能够利用信息和数据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另一方面也给个人信息的保护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用户的位置信息、行为信息、消费信息、社交信息等等,都变成了可被存储、分析的数据,如果将这些数据汇总起来,可以准确还原和预测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活动轨迹,如果被滥用势必加剧个人信息风险。近年来,从网上疯传的各种“查开房软件”,到频繁发生的客户信息被倒卖事件,都表明信息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系统性风险。

  用户信息不仅涉及个人隐私,更是一种重要的“数据资产”,特别是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使“大数据”带来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也正因为如此,相关行业的数据和信息被作为核心资源广泛争夺。然而,一方面缺少监管,一方面又有利可图,使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获得了很大的操作空间。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行业生态的混乱、法律法规的缺失,以及公民自身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欠缺等原因,围绕个人信息的采集、加工、开发和销售正悄然变为一条“数据产业链”,由于信息泄露造成的“精准营销”和金融诈骗活动,给人们的隐私和财产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我们也要看到,今天的世界正变得日益数字化,无论是政府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还是企业对市场行情的分析,都离不开信息和数据的采集。观察互联网经济的每一次创新,如百度打造的“大数据引擎”,支付宝生成的“十年账单”等,处处都让人们感受到了数据的力量。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风险面前,我们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因噎废食。如何让个人信息的保存、使用和流动保持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在合法、合理利用数据资源增进社会福祉的同时,筑牢个人信息安全的“防火墙”,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捍卫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亟待建立健全系统化的防护体系。在法律层面,迫切需要制定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专门性法规,明确规定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并对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处理予以特别规定;在行业层面,要建立互联网、电信、金融等重点领域的行业自律机制,完善客户信息的管理规范,使客户信息的采集更加透明,并切实做好保密义务;在技术层面,要加快建立规范的网络认证标准体系,加快大数据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的推广,降低信息泄露的潜在风险。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遏制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的系统性风险,使大数据真正成为促进信息消费的新动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祝 伟)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