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3日
小微企业是县域经济的基本细胞,在稳增长、促就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日,记者在石城县小微企业创业园采访时看到,一个个小型矿山机械厂内火星四射,生产有序;一排排石城手工米粉已晾晒干,等待包装……
石城县是如何为众多小微企业破解发展难题,让每个“经济细胞”都充满活力的,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进行了采访。
资金周转难——开通绿色通道
黄硕2009年大学毕业后,便在石城县白莲城办起了胡硕棉被加工厂。“以前每到月底我总是如坐针毡,因为这是支付工人工资的日子,而收账往往一时半会收不到。由于棉被加工厂规模小,去银行贷款又总是碰壁。”黄硕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十分无奈。
而现在,黄硕已成功申请到50万元“财园信贷通”无息贷款,解决了资金难题,他还准备购进高新生产设备,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他欣喜地说:“往年是我们企业找银行请求贷款,今年是银行主动找我们企业放款。”
“近年来,石城县创新金融产品,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开通小微企业服务绿色通道,促进小微企业快速发展。”据石城县金融局局长黄小镇介绍,石城县专门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先后探索推出了“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莲农贷”“烟农贷”等信贷新品种,促进信贷结构科学化、合理化,并针对金融机构改革撤销机构网点的情况,通过在小微企业密集地段增加ATM机、自助查询转账终端、POS机布设等方式,不断完善企业支付结算服务手段。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石城县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5.32亿元,小微企业共完成增加值16.3亿元。
用地办证难——开展便捷服务
一根根纺线在仪器上自动穿梭,一卷卷棉纱线洁白光亮,一批批货物正在装箱外运……记者来到石城县小微企业创业园,石城华友纺织有限公司内二十几名工人正在加班赶货。
“很早以前就想到石城投资办厂,但一直没有土地和厂房,石城县小微企业创业园的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后,我是第一个搬进来的小微企业。”石城华友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红英告诉记者,该企业今年4月在创业园内开业,生产的棉纱线销往福建、广东等地,预计年产值3000万元。
前几年,石城县仅有占地400多亩的温坊工业小区。为破解小微企业的用地难题,石城县开拓以古樟工业区为龙头,以小松创业区和屏山创业区为两翼的“一园三区”工业平台。同时,该县还投入7800余万元,新建占地3800亩,可容纳60家小微企业入驻的石城县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园。
硬件有了,更要软件强。石城县主动服务小微企业,简化企业办事程序,为企业提供“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审批”的一站式服务,并在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企业优惠,从纳税奖励、品牌创建、后台保障等方面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销售招工难——借助网络“出海”
又到了一年脐橙收获的季节,石城县青年邱文伟和合伙人一起在淘宝网开通了“一品优”水果旗舰店,借助网络销售赣南脐橙。
“实体店一天的脐橙销量最多250公斤,而我的网店仅今年双‘十一’一天的脐橙销售量就突破了3万公斤。”邱文伟乐呵呵地说。
为让小微企业面向更为广阔的市场,石城今年以来强力打造网军联盟,完善石城县政府网、党务公开网,开通石城县官方微博、微信等,及时将该县各行业销售、招工等最新动态公布在网上。同时,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网络销售,拓宽海外市场。
此外,今年9月,计划投资10亿元的颐高集团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落户石城县,这为该县小微企业的网军建设提供了更坚实的平台。据了解,该项目结合淘宝特色的中国地方馆和部分智慧城市功能,形成“线上+线下”的多功能产业园区。
相关数据显示,石城县目前有小微企业1.2万余户,从业人员5.97万人。截至今年10月,石城县小微企业上交税金1.8亿元,占该县财政预算收入的57.1%,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