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 >> 正文内容

陈文辉:险资走出去符合国家整体战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2日

    ⊙记者 卢晓平 
 
  上周末,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保险资金“走出去”,既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大势所趋。
 
  陈文辉是在第五届财新峰会“把握海外投资的战略机会”论坛上发表上述言论的。他透露,截至11月底,中国保险业海外投资总额达到159.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40亿元人民币),占保险业总资产的1.26%。
 
  按照大类监管要求,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占比可以到10%。在陈文辉看来,保险资金“走出去”才刚开始。
 
  今年以来,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呈现加速度态势。目前,已经有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安邦保险、阳光保险等险资纷纷出手,将海外一些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和百年老店纳入囊中。在市场中掀起一股险资“海淘”热。
 
  陈文辉表示,目前,保险业走出去的形式大概有几种,如通过出口信用保险的方式,服务于国家的出口和“走出去”战略。
 
  通过投资的方式走出去,目前还只是“刚刚开始”。而“通过在境外设立境外机构走出去,这块也是刚刚开始。”再有就是收购海外保险公司。
 
  12月初,保监会曾批准中国人寿保险(海外)公司筹建新加坡子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美元。截至目前,海外设立的保险机构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大概有31家。
 
  在积极支持保险资金“走出去”的同时,风险也纳入监管者视线中。
 
  陈文辉表示,正在密切关注保险资金“走出去”的风险情况。从现有的投资情况看,“还是比较成功”。因为“保险资金海外投资,既要投的出去,还要收得回来,还得有好收益”,他说。
 
  放开前端,给保险资金海外投资松绑的同时,还得管住后端。偿付能力充足率是市场化的监管工具,也是管住后端的重要抓手。目前,保监会正在抓紧落地已经开工长达三年之久的“偿二代”工作。
 
  陈文辉表示,经过3年时间建设,中国基本建成了新的以风险为导向、符合中国市场化改革需要,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监管规则环境的有效接轨,可以更好地服务保险资金“走出去”。

分享: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