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7日
|
||
|
□记者王玮 特约记者谢慧
今年6月26日,因参加中央新闻单位赴赣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他们首次来到赣南调研采访,并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与赣南老区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启动仪式后,他们作为第二组的成员,深入于都县调研采访,亲身感受《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两周年来赣南发生的可喜变化。
也正是这个机缘,让他们结识了于都罗江光荣敬老院的老人,开始有了对这些老人的牵挂。进入冬季后,由于惦记着老人的冷暖,他们利用微信发起捐款。12月14日,他们的牵挂,以爱的形式,回到了赣南。
他们说他们是央媒在赣南红土地上采访队伍的“红二方面军”。
爱心集结
这是充满温情的场景:
11月24日,在这些央媒记者建立的“红二方面军”微信群里,讨论的重点是怎么帮助曾经采访过的于都罗江光荣敬老院的老人。
这些央媒记者没有忘记曾经“战斗”过的赣南,他们曾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感受老区苦难辉煌的历史,见证赣南日新月异的变化。
“入冬了,可以先解决棉被问题。”“我可以在我的朋友圈发起捐赠。”“我到我的亲友中间发动一下。”“我也响应,把好事做好。”“你们再发几张敬老院老人的照片和具体情况给我。”
央媒记者“爱回赣南 情暖于都”捐赠活动于当日拉开序幕。他们身边的亲友被动员起来了,赣州的爱心人士动员起来了,于都的爱心人士也动员起来了。
爱心在20天的募捐期内迅速集结。
遂川光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岗华,从朋友的微信中得到这一消息后,利用自己在赣州的胡盛粮油配送中心,向敬老院的老人们送上了80瓶5升装的食用油,并在12月14日当天,派车将央媒记者及北京、赣州、于都等地爱心人士募集的60床棉被送到了于都罗江光荣敬老院。
爱心车队到达时,老人们自发地来到敬老院院子中间,用微笑和掌声向代表央媒记者送达爱心的工作人员表达感激。“谢谢,谢谢!你们真是太有心了!你们一定会工作顺利、健康如意的。”78岁的华有招老人紧紧握着记者的手,不断重复着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的谢意与祝福。
这日,如初识那天,阳光明媚。一场连接北京和赣州两地的爱心活动,完满画上句点。
深情牵挂
时间向前,从初识的夏日,季节已更替至冬。
赣南大地依旧在发生着破茧成蝶的深刻巨变。特殊历史地位和独特历史贡献,让央媒记者感慨万千;欠发达、后发展的现实让央媒记者跟着揪心;但赣南广大干群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更让央媒记者鼓舞。
此次央媒记者“爱回赣南 情暖于都”捐赠活动的主要发起人、曾在今年6月赴赣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的中国社会报记者张馨允告诉记者:“赣南的这些老人真的非常淳朴。这件事情我不仅是在传递爱,也是在得到爱。”
活动参与者、新华社记者罗宇凡直接表态:“我捐钱,钱往哪打?”这名80后的年轻记者,是中央新闻单位赴赣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综述稿——《沿着先辈的足迹前行》一文的采写者。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说:“此行,我亲身感受到了赣南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环境以及赣南人民的纯朴。回到北京,我还要大力宣传和推介赣南。”
活动参与者、中国军网记者李茉积极为活动出谋划策,上次赣南苏区行给了她很深的感触。她说:“作为一名记者,我非常想为老区人民写出好文章,做出好报道。”
活动参与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超告诉记者:“只有真正和这些普通的老百姓唠家常、交朋友,才有可能发现他们内心深处诚挚的故事,能感受到他们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在赣南期间我有这样的收获。”
中国电力报记者孔剑菲、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朱其佳、中国交通报记者张永康回忆起在赣南的一切,仍觉历历在目。
在赣南的7天里,在于都4天,这些央媒记者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感受了老区苦难辉煌的历史,见证了赣南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说自己是赣南老表的交情渐深的朋友、亲密的家人。
于都往事
历史沧桑,回忆却更加历久弥新。感恩奋进、抢抓机遇、苦干实干……赣南的发展态势更加向好、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赣南渐渐改变了贫穷落后的模样。
勿忘赣南,不忘那片红土地。赣南不忘,不忘那些年轻人。
陪同这些央媒记者在于都调研采访的赣州本地媒体记者刘善盛犹记得:炎炎夏日,他们的足迹遍布于都罗江乡、罗坳镇、仙下乡、盘古山镇、禾丰镇、梓山镇、贡江镇、宽田乡、上欧工业小区、于都县工业园。而采访内容更是涉及公办学前教育情况、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进城入园”安置模式、央企入赣工作、项目建设移民安置工作、企业转型升级工作、工业平台建设以及政策红利带来的释放效应、返乡创业园建设情况、城市重点项目建设中的新思路新做法、农村道路建设情况、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情况、国家部委对口支援工作情况、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等。
这些央媒记者在于都的行程满打满算只有4天,在完成上述采访的同时,他们还自我加压,采访红军遗孀、贫困学生、基层党员干部、长征合唱团成员……
赣州市计生委“三送”干部范利锋在陪同这些央媒记者采访的两天中,亲眼见着他们在烈日下进入大棚帮农户采摘西瓜,挥汗如雨不言辛苦;于都县宽田乡政府工作人员易雄辉见证过他们冒着高温酷暑,不顾数十公里的盘山山路颠簸的不适,深入光皮树基地采访;于都县奥科特照明有限公司工人赵芝兰见证过他们不畏困难,虚心请教,在插件生产线上体验普通工人艰辛。
于都罗江光荣敬老院院长林长娣犹记得央媒记者与老人们结缘的那天,今年6月28日,中央新闻单位媒体于都组记者来到该院,详细了解了院里的建设情况、老人们的身体状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超为了鼓舞老人,还现场献唱了歌曲《红星闪闪》。
6月26日,这些央媒记者第一次踏上赣南这片红土地。如今,在离开赣南的第166天,他们的爱与牵挂,回到了赣南,如同他们曾经承诺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