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在2009中国金融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扮演好践行者和创新者的角色,在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积极发挥作用。
刘明康透露,目前我国银行业信贷结构调整成效明显。自2008年底至2009年9月末,我国主要商业银行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高耗能产业贷款增速分别为13%、19%、-45%,均大大低于同期31%的贷款平均增速。
但他同时亦强调,要加强信贷管理,大力防范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行业信用风险。
扮演好两个角色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耗偏“高”,对能源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此外,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净出口拉动,外贸依存度在2008年已上升到60%。
对此,刘明康认为,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
刘明康表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型过程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是要扮演好践行者和创新者两个角色。
践行者方面,刘明康要求银行业要探索建立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即经营策略、管理机制和激励考核体系,从业务流程与规则上把好项目入口关和惩罚关。
创新者方面,刘明康表示,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银行业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及其他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产品定价能力,争取在全球碳金融体系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事实上,近年来,银监会曾先后出台了 《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等政策措施,引导银行业支持产业结构转型。
建行副行长胡哲一22日表示,建行今后将从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出发,积极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继续大力创新相关的产业和服务。
预警新兴产业风险
“虽有社会效益,但缺乏经济效益。”刘明康表示,由于欠缺有效的风险补偿、担保和税收减免等综合配套政策,转型企业经营成本大幅上升,盈利能力下降。
显而易见,如果商业银行支持此类转型企业的话,将直接导致银行信贷风险的上升。此外,由于“绿色信贷”每个项目均涉及到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仅依靠商业银行难以确定其准确的环保标准和环境风险评级。
更令人担心的问题在于,产能过剩的弊病亦在部分新兴产业重演。在环保概念的刺激下,我国的风电设备、多晶硅等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新兴产业出现了一哄而上、重复引进和建设的倾向。
刘明康表示,这不仅对银行存量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加大了银行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投放新增贷款的风险识别和信贷决策难度。
对于银监会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刘明康透露,银监会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进 “绿色信贷”目录指引、项目环保标准、环境风险评级等专业标准的制定,以推动银行相关业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