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8日
12月5日上午,因涉嫌诈骗300多万元的大余人蓝某,被依法逮捕。这一消息在大余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原因是蓝某凭着个人的一己之力,创办私人企业,解决了当地不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亲切地被大家称为“蓝大哥”“蓝总”。那么,这么一名优秀企业家,又怎么会沦落为今天的犯罪嫌疑人?12月5日,记者来到大余,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小本生意难致富
借贷钱款办企业
2010年春节过后,时年40岁的蓝某看到昔日同窗好友或做大生意,或办企业,或开公司,一个个腰包鼓突家境富裕,花钱大方出手阔绰,浑身上下名贵品牌着装,出门豪华轿车代步,尽情享受现代时尚潮流生活。自己却因经营小本生意,虽然日子过得也不算差,朋友相见,也称他为蓝老板,但与他们相比,觉得十分寒碜。于是,蓝某暗下决心要向富裕起来的同窗好友看齐,从此不再靠小本生意挣钱谋生,要敢于创业闯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于是,蓝某通过上网反复查找信息,最终看准了一个自认为“定能马到成功”的项目,办了一家私人企业,期盼尽早当上“老总”,发家致富。
说干就干,蓝某凭借颇广的人脉和出色的口才,通过多种途径借贷了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紧接着他租赁厂房购买设备招聘员工,当年年底,他果然办起了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私营企业,实现了由“小老板”向“企业家”的华丽转身。
企业经营难见效
不断举债强维持
蓝某的企业运转以后,往日不少亲朋好友都对他刮目相看,一改过去称呼他“蓝老板”为“蓝总”,他心里美滋滋的。
然而,他认准的“定能马到成功”的项目,不仅没有让他如愿以偿,且一直以来“小打小闹做小本生意”的他,缺乏经营企业的头脑和管理企业的能力,因而经营了一段时间,经济效益一直不大理想,只是勉勉强强能够运转下去。而且,自从有了“蓝总”的头衔后,蓝某也开始刻意包装自己,花钱大手大脚,一身穿戴名牌,甚至买私家车代步,经常花钱应酬。
进入2012年以来,蓝某的企业经营每况愈下,但他却“打肿脸来充胖子”,靠借贷高利息钱款拆东墙补西墙地保持企业的持续运转。而且,举债累累的他仍旧不失“企业家”的风度派头,这让他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扭亏无望起邪念
诈骗巨款玩失踪
转眼到了2014年,蓝某的企业经营状况越来越差,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不甘就此罢休的他不惜借贷更高利息钱款维持企业的运转,致使他欠下的债务如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深知自家企业扭亏无望的蓝某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心生邪念,决定铤而走险“再博一把”。他一边对外隐瞒企业严重亏损的真相,一边巧弄舌簧虚构“大有发展前景收益十分可观”的新投资项目,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先向在乡下从事养殖业致富的一名亲戚借贷150万元,后又找人担保或以自家企业作抵押向小额贷款公司和银行贷款,前后共借贷300多万元。拿到钱后,蓝某并没有用这些资金偿还此前欠下的债务,也没有另谋出路,而是于今年8月18日突然携款潜逃外地,玩起了失踪。
东躲西藏隐行迹
逃至广州落法网
自从蓝某不知去向后,其债主纷纷到大余县公安局报案。大余县公安局获悉案情后,组织刑侦大队精干民警全力侦查破案。
办案民警分别找受害人调查案情,密切跟踪蓝某的活动轨迹,对他穷追不舍。然而,蓝某就像人间蒸发一样,没有任何线索。11月下旬,民警终于获悉蓝某在广州市海珠区一带活动,遂一边通知当地警方协助跟踪寻觅他的去向,一边迅速驱车前往广州海珠区,对蓝某布控伺机实施抓捕。11月27日下午5时许,当蓝某在海珠区汽车客运站出现时,立即被两地民警一举抓获。
落网的蓝某对涉嫌巨额经济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同时他还交代,携款潜逃后,东躲西藏换了好几个地方,每次听到警笛响起,就浑身发抖,大热天也要戴口罩,戴墨镜,全副武装,以防被他人认出,人多热闹的地方,从不敢涉足。面对记者,说起这3个多月的逃亡生涯,蓝某坦言:“这不是人过的日子,整天提心吊胆。”当被民警抓获时,他反而觉得一身轻松,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