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通过各种操作工具控制商业银行头寸并不意味货币政策转向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昨日在“国海富兰克林5周年论坛”上表示,明年中国金融政策应坚持两项原则:一是坚持货币适度宽松前提下扩大各类非银行信贷的金融活动,二是要在坚持风险控制前提下扩大各类金融活动。
吴晓灵说:“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不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是明年的货币政策的取向,在这样的货币政策的取向下,就必须要放活非银行信贷的各种金融活动,这是明年金融政策的第一个原则。”她认为,在第一项原则当中,尤其应当大力发展那些不创造货币的金融活动,如股票、债券、各种信托计划和投资基金,以及包括典当、融资租赁等在内的不吸收存款的信贷活动。
其次,她认为应当在控制货币总量的前提下,加强对银行信贷在内的各类金融活动的风险控制。比如在明年控制信贷时,除了中央银行要控制商业银行的头寸之外,应该加强审慎监管,加强对风险指标的监督才能让商业银行产生内在的自我约束的力量;同时应当坚持信贷活动的实需原则;此外,还应控制各类金融活动的杠杆率,比如包括住房抵押贷款在内的融资杠杆率,包括债务率、保证金交易等融资工具的杠杆率。她说:“我国将推出融资融券业务,这是市场的需要,但也存在控制融资融券的比率问题。”
对于明年的股市与楼市,吴晓灵认为,适度控制的货币政策与比较活跃的金融活动会给明年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带来一定的刺激,但这样的刺激是非泡沫化的刺激。她说:“控制信贷总量是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指引下的信贷控制,只要中央银行控制M2的总量没有发生改变,通过各种操作工具控制商业银行的头寸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