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从中国银行副行长岗位上辞任的学者型金融家朱民已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央行官方网站22日在“行领导”栏目中注销了朱民的简历。
当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问及其身份改变后的感受时,朱民表示,将尽心尽力发挥自身才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央行发布的简历显示,朱民曾在复旦大学经济系任教,1990年至1991年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1990年起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顾问)约6年,并于1995年至1996年任联合国开发署“中国21世纪议程”首席顾问。1996年,朱民加入中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的中国银行。至2005年,先后任中国银行行长经济顾问,中银国际控股公司董事,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总经理,中国银行中银香港重组上市办公室总经理,中国银行重组上市办公室总经理。2003年至2009年,先后任中国银行行长助理,副行长。
早前报道:
中国银行(601988.SH,03988.HK,下称“中行”)副行长朱民或将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副行长的身份,继而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
消息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中国政府已经向IMF推荐朱民为副总裁人选,不过截至目前IMF还未下达正式任命函。
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在赴任IMF之前,朱民将暂时担任央行副行长,届时将以此职务履新IMF副总裁。如果朱民顺利就任,这将是继2008年林毅夫就职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后,第二位中国人士在重要国际金融组织中担任高层职位。
13日,朱民本人在接受彭博社电话采访时表示并未听说自己即将赴IMF任职,中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也称对此事不清楚。记者多次拨打朱民本人手机,也由无人接听转为关机。
加强中国话语权
尽避目前IMF的聘书尚未下达,但朱民就任IMF并非中方“一厢情愿”。消息人士分析称,9月中国宣布认购不超过500亿美元IMF债券,虽然协议中并未涉及人事安排,但显然中方有望在IMF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IMF是与世界银行并肩的世界两大国际金融组织之一,目前有184个国家参与。眼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投票权比例为57比43。其中美国所持份额为17%,唯一拥有否决权。中国的投票权份额为3.66%。
按照不成文的规定,IMF总裁人选都来自欧洲。此外,IMF设有3名副总裁,其中一名为第一副总裁。其中,来自日本的加藤隆俊任职最久,2004年2月以来一直担任副总裁一职。其它两位副总裁均在2006年上任。到目前为止,尚无中国人在IMF担任高层职务。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对于IMF加快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尤其是关于投票权的公平分配和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中国也多次表明支持上述改革。
今年IMF增资时,中国宣布增加104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SDR),9月中国又率先宣布认购不超过500亿美元由IMF发行的债券。分析人士指出,此举不只是让外汇储备多元化,而更想通过认购债券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
西南证券金融业分析师付立春认为,如果朱民代表中国货币当局出任IMF副总裁,无疑是IMF改革的重大推进,对国际货币体系完善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提高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朱民其人其学
朱民是一位既有海外工作经验,又熟稔国际金融研究的中国银行业高层。在中行内部,工作人员称其“业务能力强,为人和蔼”。在公众场合,朱民则表现得能言善辩、富有幽默感,处事方式稍显“西化”,颇有英伦绅士风范。
朱民1985年赴美留学,先后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公共行政管理硕士学位、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朱民于1996年回国加入中国银行,于2003年11月至2006年8月任中行行长助理。自2006年8月起,朱民任中行副行长,目前负责中行集团财务、司库、内控、法律和合规、战略和研究。
在国内,朱民经常以经济学家身份出席各种金融论坛和组织活动,对国际金融形势和宏观经济问题发表评论、建言献策。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他对危机的产生、影响作了深刻分析,并出版了相关书籍。
上月,朱民在上海的一个金融家沙龙上指出,危机远远没有结束,旧世界再也回不去了,实体经济的恢复还有漫长过程。
中评社北京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