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5月30日,招行行长马蔚华与永隆银行原大股东伍氏家族签署出让永隆银行 53.12% 控制性股权的买卖协议,这是近 7 年以来亚洲最大型的收购活动,也是中国银行业有史以来最大型的一次收购活动。
近日,招行副行长、永隆银行 CEO 朱琦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这位招行整合永隆的具体执行人,细数了自己心中招行收购永隆的战略价值、永隆整合的步骤与目标。
收购着眼于长远的战略价值
证券日报: 外间曾有不少声音认为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付出了过高的价格,你怎么看?
朱琦: 从以往的工作经验来看,国际上任何一项企业并购活动,并购方更看中的是并购对象能够为企业带来的长远的战略价值,而不是一时的、有形或无形的得失。
证券日报: 你是如何看待招行收购永隆银行的战略价值?
朱琦: 这次收购行动的战略价值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永隆银行这一落地平台,招商银行具备了参与国际化金融竞争的必备条件,跨境经营的战略思想、地理布局、战略目标基本成型。
利用这个位于国际金融中心的桥头堡,招商银行不再是一家仅在国内发展良好的金融机构,而是一家具备国际化竞争能力的金融机构,可以加快推进国际化、综合化和经营战略的调整,并且可以迅速地提高在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的市场影响力。
在未来,还可以利用永隆银行积极拓展东南亚乃至其它地区的市场,将永隆银行打造成为招商银行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证券日报: 与全球大多数金融机构一样,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都受到了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您怎么看待永隆银行的业绩?
朱琦: 相比欧美银行而言,招商银行受到的影响很小,在我们承受范围之内。短期内,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永隆银行遇到有史以来最大的挫折,08年罕有地出现业绩见红,确会对招商银行的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未来更长时间来看,随着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的逐步好转,永隆银行所蕴含的战略价值将逐步体现。
整合追求协同效应最大化
证券日报: 招商银行与永隆银行之间如何产生协同效应最大化?
朱琦: 招商银行与永隆银行各自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两家银行的总部坐落在仅有一河之隔的深圳和香港,处于经济粘合度最高的发达区域,它具有无可比拟的发展潜力,是世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
借着两家银行的联姻,无论是在地域、客户、产品方面,还是在运营管理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相关性。
证券日报: 具体的协同效应,主要有哪些方面?
朱琦: 整合之初,我们已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深入研究了宏观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对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的优劣势进行严密分析。
并购之后,两行预期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产生大的协同效应:一是战略协同效应,二是销售协同效应,三是营运协同效应,四是管理协同效应。
在香港市场实现差异化战略定位
证券日报: 招行收购永隆后,对永隆银行是如何定位的?
朱琦: 永隆银行过往的业务和经营表现平平,资源投放不足,整体优势发挥不够,因此,招行收购永隆银行具有大量价值创造的潜在空间。永隆银行要在香港市场实现差异化战略定位。
我们主要是采取三步业务转型和功能提升计划:在六个月内保持客户稳定,推进快赢,并为业务增长进行必要的组织重组和业务拓展准备;三年内扩大客户基础和强化核心能力。重点推动内外联动和对系统改善要求比较低的业务,同时提高渠道、 IT 、运营和风险管理的核心能力,为差异化做准备;五年内实现市场差异化,并提高市场渗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