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明年通缩压力可能增大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顾鑫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2日

  近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通胀水平低位徘徊。分析人士认为,输入性通缩对于国内物价的影响正逐步显现,明年经济增速可能会进一步放缓,总需求表现仍旧不会强劲,预计通缩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具体而言,由于产能过剩出清较缓慢,PPI同比增速转正仍需等待,而肉价表现平稳、非食品价格受工业品拖累等因素则将掣肘CPI的表现,CPI同比增速可能较今年进一步下降。

  从10月数据看,输入性通缩对于物价的影响开始显现。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震荡下行,10月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5.6%和7.8%,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创近4年新低。能源、黄金、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的熊市远未结束,背后的重要推手是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导致美元指数不断走强,且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于明年中期启动加息,这意味着美元升值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预期依然较强。

  大宗商品价格疲软,再加上国内产能过剩的出清较缓慢,将导致PPI同比转正仍要经历漫长时间的等待。自2012年3月开始,PPI已连续32个月同比负增长,显示工业品领域通缩态势已经确立,10月CPI继续保持低位,意味着工业品通缩的压力已经向CPI蔓延,未来对CPI中非食品价格的影响将进一步发酵。

  食品价格中肉价的触底回升始终是CPI超预期上涨的一个隐忧,但该预期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至今始终没有兑现。随着养殖模式的变化(即集中度提高),大型养殖企业在低迷期不会断崖式去产能,因而“猪周期”的表现也发生变异,历史经验中三年一轮回的情景难再,而是表现得更为平稳,波动幅度更小。

  物价最终反映的是需求,而明年经济增速可能会进一步放缓,因而从总需求角度看,通缩压力要大于通胀。从潜在增长率看,我国经济增速已进入下行区间,而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要保持定力,避免强刺激。因此,可以预见,总需求将平稳下台阶。

 

  在通缩压力加大形势下,应提升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矛盾。同时,应继续加快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提升企业对于经济新常态的适应能力,保证企业盈利在经济增速放缓情况下的正常增长。当然,通缩压力增大也有利于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为深化价格改革创造条件。

分享: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