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民生新闻 >> 正文内容

变“漫灌”为“滴灌” 从“订桌”到“自助”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7日

    近日,宁都县长胜镇的杨梅珍一早就来到镇幼儿园迎接小朋友。她是接受政府资助到外地学习成为育婴师后,在当地找到就业岗位的。如何让困难群众早日脱贫?宁都县把扶贫举措、帮扶资金具体落实到人,扶贫方式从不分个体的“漫灌式”改为针对具体个体的“滴灌式” ,让扶贫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学习什么样的技能,政府不再先行定制,而是由扶贫对象自己决定,政府只是提供相应政策和资金支持,老百姓形象地说,以前政府扶贫是让我们吃早先预订好的桌席,如今是请我们“吃自助”。

    以往采取的“漫灌式”扶贫,对一个贫困地域发展基础的夯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经济能力不好的贫困人群从中受益不多。为解决这个问题,宁都县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域,实行一个主导产业、一个产业基地、一个专业合作社、一套个性帮扶机制的办法,在全县建立了1000多个扶贫基地,涉及油茶、脐橙、三黄鸡等十几个产业。所建的扶贫基地辐射人口当中都有50%以上的贫困人口,并对贫困人口实行资金帮扶、免费技术培训。

    如何解决贫困人口发展生产的资金问题是扶贫工作的关键。宁都县在全省率先成立扶贫开发担保公司,为发展规模生产的贫困农户提供担保,每年都为贫困农户担保8000万元以上。对发展规模不大的贫困农户,则实行农户联保方式来解决小额信贷,并由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给予贴息。今年前10个月,该县针对贫困人口的贴息信贷有3000多万元,共贴息150多万元。

    对整村比较贫困地方,宁都县还创新扶贫融资方式,与县农村信用社合作,发放担保基金到村, 使担保额放大8倍,以解决产业基地的发展资金困难。今年该县有15个村分别获得了县里的专项担保基金20万元,共融资450万元。对坊乡东风村廖小明,通过该村担保基金贷款16万元,壮大黄鸡养殖业,今年产值260多万元,带动9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200多元。

    学什么就业技能,到哪里学,宁都县没有给受帮扶的人群限定,而是由他们“自助”,自由选择到有资质的地方学习培训,合格后就能报销相关费用。今年,该县有800多名像杨梅珍一样的贫困人员得到了政府资助,学到了就业技能,走上了工作岗位或在家创业,涉及农机维修、育婴师、家政服务等专业。钓锋乡下湾村的万小荣在农机维修培训班结业后,在政府的帮助下筹资30多万元,兴办豫龙农机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1个,每户贫困户年增收3万多元。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许万里 陈孟春 记者黄树青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