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12日
白城市洮北区金祥乡平顶村种粮大户王喜林今年承包了25公顷水田,拟购买农业机械缺少资金,农信社洮北联社为其办理了“直补保”小额贷款9.9万元,拿到贷款后他高兴地说:“直补保是及时雨,解了燃眉之急,贷款利率低,我一年比其它的贷款可少付5000块钱利息。
王喜林只是我省受益于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的个案。
长期以来,“农民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是我省农村金融中的痼疾,而担保难是导致这对矛盾共存的关键。去年以来,我省银行业积极创新农村贷款抵押担保机制,拓宽农民的融资渠道,有效地加大了“三农”信贷投入。在全国首推的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就是依托财政部门直补资金发放平台,农民自愿以未来应得的直补资金做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如果农民按期还款,直补资金正常发放;如果农民逾期不能偿还贷款,财政部门将按照农民与银行签订的合同扣缴其以后年度直补资金用于还本付息。农行省分行、建行省分行、省农村信用联社都参与了农户直补资金担保贷款试点工作。预计全年发放粮食直补资金担保贷款4亿元。
我省以“积极探索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为主线深入发展多种形式的担保信贷产品,吉林银监局督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以农业机械、林权、农村宅基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物的“四权抵押贷款”,从而扩大农村有效抵押物范围,提高风险补偿能力。目前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农村住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已在九台、双辽、镇赉、靖宇等县(市) 试点。截至5月末,已发放“四权抵押贷款”1.2亿元。
积极创新农户联保贷款模式。省农村信用联社优化原有农户联保贷款模式,变原有的五户联保为两户联保、三户联保,同时,提高联保贷款限额和授信年限,即农户联保贷款限额调至8万元,授信期限延长至3年,一次核定,周转使用。省农行以“金穗惠农卡”为载体,采用自助可循环方式,单户额度在3000元至5万元之间,授信期限1至3年,随借随还,自助放还。该行还在全省自然村中评出一定数量的信用村,与信用村签订合作协议,对信用村进行整体授信,如果出现拖欠,信用村有义务协助农行催收贷款,并可变卖村民农副产品、收回承包地重新发包取得收入等来偿还贷款。
为破解农村金融服务薄弱和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各金融机构还创新灵活多样的其它担保方式。一是“银行+信用村+农产”贷款模式。省农行在全省自然村中评出一定数量的信用村,与信用村签订合作协议,对信用村进行整体授信,如果出现拖欠,信用村有义务协助农行催收贷款,并可变卖村民农副产品、收回承包地重新发包取得收入等来偿还贷款。二是推出村集体担保贷款。白城农信社选择白城洮北区东风乡青山屯作为试点地区,如果农户贷款逾期无法偿还,青山村政府将用机动地承包费作为偿还农村信用社贷款来源。三是组建信用担保合作社。四平市在全国率先成立梨树县三联信用担保合作社,通过其为梨树县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提供担保,成功构建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桥梁。四是首创“信用联合体”模式。辽源农信社通过组建信用联合体解决诸如养殖大户抵押物不足,贷款难的问题,由3至5家养殖大户自愿组成联保信用联合体,养殖户成员单户最高可获得贷款50万元。五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产发展。农行与四平市帝达淀粉公司合作,为相关辐射农产贷款;与吉林市东福米业合作,通过公司担保,为订单农产提供农户小额贷款。
“无论采取何种模式,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创新有效担保物,既帮助农民增收又能为银行创造利润,这样的创新产品,我们何乐不为!”采访中,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创新需要良好的金融环境,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要鼓励发展由政府和社会各类资本共同参与设立农村担保机构和信用共同体,培育担保功能。同时,应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纳入更多的有效担保物。争取在担保创新方面探索出一条银农双赢的新途径,实现金融服务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