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7日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由《保险经理人》杂志社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保险中介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美亚财险总裁于璐巍出席论坛并发言,他表示,中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实实在在的讲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这也得益于保险公司朋友的艰苦努力,但还是有巨大的敞口需要补。
以下是美亚财险总裁于璐巍发言实录:
我下面用三十多分钟的时间给大家交流这样一个题目,这个题目是什么呢?刚才听之前的几位领导和专家在讲的时候,我听到了一个关健词,就是关于我们中介发展的一个关健词,就是机遇。
我今天也想借这个题目继续聊,聊什么呢?刚才在郝老师PPT里面讲到了,我们所谓中国保险市场的硬实力。我看到其中的第四条和第十条,第四条讲了一个国家的实力,讲了保险业的影响。第十条是讲了中介的渠道对保险业的贡献程度。这两个结合在一起,也是我想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我们讲中介的渠道对保险市场的贡献程度。中国国际化的手段是不是可行,有没有这样的必要。
我们说经纪行业做例子的话,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是march 、Air(音)等都是在全球比较成功的经纪公司,经济行业的代表企业,我们先观察这些企业,作为AIJ(音)我们跟经济公司在全球有很多的合作,我们观察这个企业的发展过程,它通过国际化、通过全球化建立一个全球的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又通过这样一个全球的服务能力和服务网络,可以更好的在它的一些特定市场,包括中国在内的市场进行竞争,给它的客户提供这样一个服务。再去观察这些企业国际化的路径,其中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是跟随它本土的企业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扩张,这是另外一个共同的特点。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今天是不是中国的中介行业业面临这样一个机会,我个人的观察,我们今天确实面临这样大的机会,可以说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机会,借这个题目给大家汇报三点,一个是我花一点点时间给大家汇报一下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题目上我们现在的一些宏观环境。二是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一些观察,就是中国企业到目前为止走出去的过程当中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一些什么样的成就。三是重点给大家探讨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我们中介公司来讲,尤其有一些国际化的新的中介公司来讲它意味着什么?机会是什么?挑战是什么?
一、这是我们看到的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宏观环境,中国企业走出去90年代初开始了,我是90年代在伦敦工作,那时候有机会接触到很多的中资企业,那时候在伦敦的标配,一间办公室、一个车、一个助手,我们叫海外标配。
在十八大的报告里面,当时的总书记明确提出来了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尤其是“十二五”的规格规划里面提出引导进瑞机构采取行之有效的海外发展战略,加强国际性人才的储备,逐步发展我国大型跨过金融机构。2014年新保险“国十条”提出,鼓励中资保险公司多形式走出去,为我国海外企业提供风险保险。
大家不从事这块业务不是特别的了解,我们在规范中资企业走出去的风险管理方面已经有一些国家层面的文件。我给大家简单举了几个例子,《对外投资合作境外安全突发事件处置规范》,在国家层面,中国是在海外绑架最多的国家,现在还有很多的人员处在绑架的过程当中,我们还处理的过程当中,中国已经超过哥伦比亚、菲律宾,已经是第一位了。
二、我们了解到中国企业从90年代到现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取得了成就。
对外投资金额,我们现在是1010亿美元,同比增长15%,投资存量6136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外资投资国。我们海外净投资在2014年可能会超过FDI,也就是ODI可能是第一年会超过我们的FDI,也就是今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中国会变成资本的净输出国。我通过商务部的领导了解到,我们中国的企业在今年对150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企业进行的投资,投资的主要行业包括商务服务业、采矿、批发等等,包括我们外派的劳务人员,不包括短期出差的,我们就有40万人左右,累计是大概90万人,这是2013年的数字,我从商务部的领导了解到今年的数字可能会超过100万,可能在这个时间点上,有100万的中国劳务人员长期在海外从事工作,大家一起思考一下,这样100万的劳务人员从风险保障、安全保障方面,业务机会对于我们这些从事人员是什么机会。
最近5年有一个特别明显的趋势,地方企业或者大型的地方企业和我们的民企、私企开始加入走出去这个大潮流,非金融累占了35%,但是增长是非常快的,也是为了参加杨社长这个会,我也是从出差跑出来,从重庆、长春、吉林、沈阳、辽宁我们转了一圈,有机会跟负责外贸的官员聊,几乎每一个省市都鼓励当地的企业走出去,作为一个大重要的政策目标。
(PPT)这2013年超过目前10亿美元的项目,这是我们前10位参与了在海外招标投标的企业,大块头还是我们的国企,我看到数字的时候也挺惊讶,像我们的水电我知道很大,但是不知道它一年参与的项目有350个左右的项目,而且都是大家伙。
这是我刚才提到的,如果我们看2013年,按省市排名的话,这是把央企剔除掉的,这是我们对外承包工程,还不是对外投资,这是对外承包工程的排名情况,我知道有全国各地的朋友,你们的省份也都在里面,这是我们确实看到的业务机会。
三、这是我们了解到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环境。这是我在伦敦读书的时候保险学院的院长讲的情况,他说中国用10年国际化的道路当中走完了日美、欧韩企业50年的发展,也就是我们的发展非常的迅猛。如果从风险的角度有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迅速,我谈到很多的数字,而且投资的模式非常的复杂。我90年代在伦敦的时候看到更多的是做贸易,这个会多一些。现在看到,我们现在已经变成全球比较大的、最大的并购国之一了,也就是我们开始对外投资的模式非常复杂,只从工程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工程的模式,包括EPC、BOT、PPP等这样的模式对我们非常不陌生了,如果做这块业务的同事们肯定非常的熟悉。
二是是我们的投资很多集中在高危或者高风险的地方。
三是我们中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实实在在的讲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这也得益于保险公司朋友的艰苦努力,但是和我们中国保险业走出去,我们还是看到有巨大的敞口需要补。
在这三个特点之上,有一个特别明显的,中国海外投资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谈到海外的风险,商务部对我们企业的海外风险有一个划分,跟我们平常做业务的时候稍微有一点点不同,但是这个是商务部有关的划分,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政策风险、自然风险,还有其他的风险,总结下来也就是人、财、物,人是人员,财不仅是财产,还有我们的财务,另外就是物。
刚才谈到了投资的提点,现在谈一谈风险特征。刚才谈到了高危地区国家,我们外资存量,前二十个国家有1/5在全球高风险国家,比如日韩投资的地区,可能从欧美开始,从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开始,我们的投资大家都知道,非洲、拉丁美洲等,很多国家都可以看到最后五分钟新闻联播提到的国家,恰恰是我们投资量比较大的地方。我们投资超过10亿的89个国家和地区,18个位于全球建筑行业的高危地区,超过500人的有24个国家,1/5处于高危地区。2011--2012年中资企业和人员安全突发事件有198起,死亡人数为139人,这是2012年的数字,不是最近两年的数字,这两年的数字比这个要高得多。也就是说我们谈到风险是实在的,是存在的。
刚才我说保险覆盖率非常低,讲一下利比亚的例子,利比亚是我们国家在海外投资发生重大损失的事件,值得大家研究。我们看一下我们在利比亚大概有13家的央企投资超过50个项目,投资金额是188亿美元,这样的事件造成我们的直接损失是15亿人民币,我们将近撤回5万名员工,花费大概是3亿美元,这是直接的花费和损失,有估计间接的经济损失,这个估计的差距比较大,但是我看到的数字都是几千亿的人民币的损失,包括我们的合同、设备的损失等等。大家看一下以前国与国之间通过战争掠夺土地、财富,如果我们把两千亿、几千亿放到以前,这打多少仗才能保护住或者得到这样的资源和财富,我们就是一个国家的投资就有这样的损失。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样的资产它的保险覆盖程度是多少?5.68%。所以我在很多场合,尤其在跟政府部门领导谈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我们在海外投资,如果讲利比亚的话,我们如果讲国企,从风险保障的角度来讲,我们几乎处于裸奔的状态。如果你看日韩企业和欧美企业,从四五十年代,他们几乎达到我们现在的10倍,这也是对我们中介朋友在内的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启示一: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巨大的风险敞口,从央企到地方,无论是国有还是非国有资产在海外几乎处于裸奔状态。
启示二:对保险盒保险中介服务存在巨大而现实的需求,亟需行业提供全球性的风险解决方案。
启示三:中国包括中介在内的保险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有跟中国企业走出去,一起去扩张的机遇,通过提供我们的服务和支持,也让自己进行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机遇。
谈到国际化,我们有机会跟已经国际化很高的中介公司沟通和交流,主要以国际性的经纪公司为主。我们看到,我们的领军人物有这样的雄心壮志进行国际化的努力,做这样的努力我们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中国企业要了解投资对象国政策、法律、文化等环境的复杂性。有一个企业前一段时间在波兰有一个投资,它整个法律体系属于欧盟的体系,它从华沙建到俄罗斯边境的公路,遇到两个情况,一个是一段时间以后监管部门说,你设计的时候你没有做,但是我现在要求你做,你建公路的时候必须帮我建一个隧道,说我们波兰有七种珍稀动物,你要有隧道让它迁徙,不能你建公路了也要保护动物。过两天监管部门又来了,你要停工两周,我们这七种动物迁徙季到了,你必须停工两周,让我这些动物进行迁徙。这是企业在中国投资不会见到的情况。
还有一个企业做得非常好在海外,叫蓝星集团,他收购韩国的企业,韩国的民风比较的彪悍,组织了几十人的敢死队,阻挠这样的收购,结果不欢而散。我们中国的老总在海外有扩张的雄心壮志的时候,要对中国企业投资对象国的复杂性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
二是专业技术能力的储备。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有很多的经纪公司介入了,但是某种程度来讲,按照我的总结,是用客户换技术,这有点像我们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做的要求。我跟中介的老大探讨的时候一直问,你们什么时候又有技术、又有市场,能不能达到这样的状态。所以我们在海外很多复杂的项目在安排的时候,客户关系经常这样的分工,由我们国内的经纪公司来做,但是海外还是严重依赖这些比较成熟的经纪公司,我不是批评这种模式,我想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能不能也有这样的企图心,尤其是我们中介的朋友,这是技术储备。
三是现有的全球网络,这是非常重要的,提供服务需要网络。
四是海外的服务能力,比如你重要的客户在非洲一个森林里面玩的时候,摔伤了,有什么办法把他放到医院里面,你有飞机,有这样的网络吗,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五是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和当家人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思维,也就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大概需要7.5名的高端专业技术和高端人才。现在我们中国的估算是不超过5千人,也就是有很大的差距。
保险中介国际化的有利条件:一是需求推动明显,我们做这个服务,有很多的老总主动找到我们,有绑架罗嗦怎么解决,高限额的要求怎么做,当地环评要求高的时候怎么解决,有很多公司主动找到我们,所以我们感觉到需求非常明显。
二是了解中国企业风险文化和风险需求的。
三是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有很多已经在海外投资了。
四是我们在国内已经建立了一支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只是我们原来拼杀的战场在国内,但是这样的队伍已经成型了。比如像沈总这样的公司,有很多我非常尊重的专家,有很好的技术能力在里面。
五是海外存在合作伙伴,现在的中介机构走出去,其实海外有很多的潜在合作伙伴,我们全球有几个组织,通过几个组织一些中小经纪公司进了这个组织,提供全球的服务。
五、谈到这一点,我们再谈一两句路径和制度。
如果我们总结国际的大公司,有三步可以考虑:
一是以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为重要抓手,在部分地区形成海外服务能力,我们不可能说现在AIJ(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全球都有我们的服务网络,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长期的,甚至一代人、两代人的努力。但是如果看我们中国的投资,它其实是相对比较集中的。如果你看未来中国企业投资哪儿比较多,有几个简单的方法,你看我们新闻联播,我们常委去哪儿最多那就是我们下一步投资最多的地方,这是最准的,你可以看现状和未来,可以看中国企业投资在未来比较集中的地方先建立一些。
二是通过并购、合资等手段扩大全球网络覆盖,进一步建立技术和服务能力。
三是建立全球性企业、将全球视为单一市场,整合全球资源到单一的价值链中。
最后跟大家分享我另外一个观察,我一直在想姚明在CBA的时候是上海非常优秀的球员,是中国非常优秀的球员,他现在可以说是全球非常优秀的球员,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过程,他必须到经济比较激烈、篮球水平最高的队伍当中竞争,就是NBA,如果我们中国的经纪朋友,尤其是我们的领军人物,不满足于做一方诸侯,我有雄心做全国最好的,如果我们还有一种企图心,我们要做亚洲、全球最好的,我们一定要经理像NBA赛场上残酷的竞争和挑战赛。
比如我们的海尔、华为已经成为让全球竞争对手感觉比较可怕的竞争企业,我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有更多的中国保险公司,有更多的中国中介公司在全球舞台上施展我们的拳脚。我的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