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沈阳现投资担保公司 称存100万一年能收益20万

来源:沈阳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30日

    “高息揽存” 

  把手中的闲钱投到投资担保公司,年利率就可达到17%——20%。这样的高利息你会动心吗?9月29日,市民刘先生给沈阳晚报打来电话询问,近来,在铁西北一路附近、西顺城街附近等地方出现多个投资担保公司,有的甚至一条街上就有七八家。这些公司皆以高额利息吸收公众投资。“动辄比银行利息高出4-6倍,这样的高利息合不合法?究竟有没有风险?”

  诱惑 100万存款一年利息达20万

  刘先生近来陆续接到多个莫名其妙的电话,多数都与投资理财有关。刘先生说,因为他对这种唐突的推销不“感冒”,所以并未上心。事实上,刘先生手里有100万的闲钱,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安全稳定的收益方式。他还没想好把手中的钱投向何处。

  昨天,刘先生到西顺城街附近办事,发现附近的一条街上竟然出现七八家投资担保公司,与之前在电话中向他推销的公司性质相同,还有好几家直接把传单发到他手上。“我一看,吓了一跳,在这里存钱固定年化收益率最多竟然达到17%,比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3%竟然高出5倍多。”刘先生虽然有点动心,心里却满是疑惑。“这样的高利息合不合法?究竟有没有风险?万一老板跑路钱跟谁要?”

  随后,刘先生在铁西北一路附近、西塔等地方也发现许多刚刚成立不久的投资担保公司,最高的一家固定年化收益率竟然达到20%。刘先生算了一笔账,他的100万如果投给这家投资公司一年的利息就是20万,而在银行存定期,利息却只有3万。“两者相差17万,实在太悬殊了。虽然诱人,但是心里实在没底。”

  爆料 投资公司职员称工作不敢超仨月

  26岁的小梅一直在家做全职太太。今年,在儿子上小学后,她开始出去工作。现在,小梅就职于一家新开业不久的投资公司,小梅是投资专员。“每个月的揽存任务是20万元,完成任务,底薪是2500元,另外再加提成。”小梅告诉记者,自从她工作的第一天开始,自己就处于一种恐惧之中。“公司老板每天开会,提示我们要不择手段地让客户把钱往我们这里投。虽然最高年化收益达到17.4%,但我始终觉得这事风险大,也从来不敢向我的亲戚朋友推荐。”小梅告诉记者,现在每次客户在她的劝说下把钱投进公司时,她都很担心。“万一公司跑路了,人家不得向我要钱?到时我怎么办?”小梅说,她现在在那家公司已经工作两个月,准备在第三个月就离职另谋高就,以免给自己带来麻烦。

  小梅告诉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其实公司里有这种想法的员工不只她一个。许多员工也都明白其中的风险,所以不会在一个地方干很长时间。而公司也默许了员工的这种选择。“因为一旦出了事,老板也会往员工身上推。”

    调查 多数投资担保都宣称“零风险”

  “专业、零风险、国内最大”。昨天,记者走访了多家投资担保公司,几乎所有公司面对“高利息是否有风险”的话题时,都会给出“零风险”这个定心丸。记者注意到,这些投资理财公司一般都会选择在地段较好的地方开设店面,而且装修高档,有的地点甚至直接开设在银行旁边。“让人产生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小梅告诉记者。

  沈河区青年大街一家投资管理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公司自成立之日起,还未出现一起客户本金和利息受损失的案例。“我们其实上就是把客户的钱转借给有需要的商户,有的甚至是一对一的,可以说是万无一失。”而皇姑区黄浦江街的一家投资公司工作人员则表示,他们公司注资额达到3亿,拥有近千人的团队,可以说是行业的航母,客户把钱投到这里绝对安全可靠。

  所谓的实力和“零风险”真的就没风险吗?记者了解到,这些投资担保公司的模式实际上就是吸收客户的存款然后再以更高利息借给急需钱的企业或个人。一旦中间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出现风险。

  今年8月15日,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在“2014中国中小银行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行业发端以来至7月份,可查的P2P机构(P2P理财是指以公司为中介机构,把这借贷双方对接起来实现各自的借贷需求)有1200家,已经跑路的有150家,每个月有六七家跑路。正如刘先生所担心的那样。“一旦这些投资公司跑路,客户的钱就是血本无归。”

  说法 民间机构“高息揽存”属违法

  记者了解到,自从国务院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投资领域后,一些大大小小的投资担保公司便开始在沈阳遍地开花。辽宁省为增强地方金融的活力,也鼓励各市开设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但这些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之前,必须通过金融监管机构的前置性审批并获得相应的经营许可。

  沈阳市金融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他们审批开业的融资担保公司只可以往外放贷,而不可以吸收公众的存款。“如果是以高利息诱惑公众投资,那就是地下钱庄,是绝对违法的。因为法律规定只有银行才有权利吸收公众存款。”这位工作人员表示,监管部门会对他们审批的融资公司的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定期审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惩处。但一些投资公司取得工商注册之后,避开金融监管部门的备案审批,金融监管部门很难对其进行管理。“这些高息揽存的公司一旦出现跑路,就会成为非法集资案件,所以投资者应谨慎。”

  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许多投资担保公司在工商部门注册时,所填写的经营范围大多是“投资咨询”等不需要相关部门审批的事项。实际上,也有某些公司开起门店后,暗中从事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高利放贷等违法违规活动。

分享:

来源:沈阳晚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