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8日
图为即将投入使用的定南县公路口岸作业区。
与水为邻、拥有港口的城市无疑是幸运的。利用舟楫之便,港口城市能与世界各地客商开展更为广泛的经贸往来,而远离江河大海的内陆城市一度只能望洋兴叹。如今,一种没有水、没有船的内陆港口——“无水港”横空出世,向海量市场和传统思维方式发起挑战。
《若干意见》提出,赣南要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着力打造具有现代物流业态特征的新型内陆口岸,以大开放推进大发展。这一利好政策,为我市“内陆”变“前沿”提供了良机。定南县公路口岸作为我市第一个省级公路口岸作业区,将在今年10月正式运营。“无水港”的建立,不仅促进该县扩大外贸出口,还将为全市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优质服务平台。届时全市脐橙将在这里实现集中通关,销往世界各地。
打造通往世界的航道
《若干意见》的实施让地处内陆的赣州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市外贸企业渴望在本地实现“一关三检”,使出口更便捷,而政府也希望有一个这样的平台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创造条件。在这种外部环境的拉动和内部要求的驱动下,“无水港”——一种建在内陆地区但具有和沿海港口基本相似功能的现代物流中心应运而生。
定南县是一个不靠海、不临江的小县城,却在“无水港”建设上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定南县公路口岸作业区由赣州市人民政府于2011年向江西省商务厅申报,并于2012年5月获得省商务厅批复同意设立、2012年11月获得省发改委核准立项。“定南县公路口岸作业区是赣州市第一个省级公路口岸作业区。”9月15日,定南县口岸办主任谢慈生对记者说,言语间流露出自豪。
据了解,该作业区占地面积100亩,总投资约3500万元,项目包括口岸联检办公大楼、海关、检验检疫监管场所及查验平台、水果进出口检验检疫查验平台、工业品进出口检验检疫查验及处理区,以及电子口岸服务平台、全自动消毒系统、集装箱箱号车号识别系统等先进的港口通关设备。作业区设计作业规模为每年1万标箱,仓储规模4000平方米,日平均作业量为30标箱,车流量为每天50次,建成运营后,将成为赣粤边际通关物流中心。“据初步测算,在口岸作业区直接通关比传统方式出口,每一车货物至少可以节省物流成本1000多元。”谢慈生说。口岸作业区带来的高效平台、优质服务,不但促使定南县商贸物流服务业基地原有企业快速转型升级,而且吸引着越来越多高端商贸物流企业“抢滩”定南。
“无水港”缩短时空距离
赣州龙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我市最大的脐橙出口商之一,今年,该公司全部货物都可以通过定南“无水港”进行进出口贸易。公司董事长魏培腾告诉记者,以往货物进出口的通关手续办理,要么提前3至5天与深圳港联系,再花2000多元找当地国际货运公司代办;要么在龙南县报关后再到深圳进行转关报关。定南到深圳港行程超过300公里,加上办理手续和等待的时间,“每次报关出口,最快也需要3至5天。”
“如果通过公路口岸,进出口贸易当天即可‘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在‘无水港’内一站式完成订舱、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一切通关手续,相当于把海港搬到了内陆。对于需要查验的货物,海关人员只要到‘无水港’的保税仓库进行查验即可。”魏培腾说。据了解,赣州海关、检验检疫、银行、保险等相关单位已经进驻“无水港”建立了办事机构,内陆“无水港”具备了除装卸船以外所有港口功能。
自2012年获批以来,定南县公路口岸作业区建设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明确指出,要加快公路口岸作业区建设,开通脐橙出口绿色通道,争取2014年全市脐橙出口量达到8至10万吨。日前,我市有关方面已初步同意从今年起,赣南脐橙从定南口岸出口,实现脐橙出口大集中。
面对大好机遇,定南县公路口岸作业区建设如火如荼。“为了早日通关,工作人员和施工人员几乎全部取消节假日,预计项目将于10月15日前完工并申请验收。”谢慈生说。据了解,目前,该口岸作业区已经完成投资700万元、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国检监管区进出口水果查验平台及仓库主体工程、海关查验场所主体工程;完成了电子口岸平台联网,实现了定南电子口岸与全省电子口岸平台的联网与数据交换。同时,按照海关和国检的要求,该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采购了办理通关查验放行必备的相关配套设施,包括地磅、叉车、消毒设备以及国检区域电子监控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口岸作业区投入使用将促进定南县物流产业全面升级。”谢慈生说。
对于魏培腾这样的出口企业负责人来说,物流的升级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出口周期缩短,物流、仓储和通关的成本全面降低。另外,公路口岸作业区作为内陆出口的‘绿色通道’,为企业减少了产品因无法通过检验检疫被退回的风险,进一步节省通关时间、口岸仓储滞箱费和短途运输费等支出。”
实现出口全直通
“建设‘无水港’既是内陆城市加快口岸建设、寻找顺畅的出海通道、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由之路,也是处于赣粤闽湘四省通衢地区的赣州主动对接海量市场,充当排头兵的强烈需求。目前我们已经与惠州港、蛇口港等港口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通过有效的经济合作,达到双赢的良好效果。”谢慈生说。据了解,近年来,定南县坚持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通过不断加大开放对接力度,将“赣粤门户”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优势,着力打造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暖巢。为此,该县加快建设和完善国家级“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和省级稀土永磁材料及应用产业、精细化工、商贸物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园区产业聚集和配套能力。同时,该县积极争取的全省首个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全省唯一的稀土永磁材料及应用产业产业基地、全省唯一的商贸物流服务业基地、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金字招牌”,吸引越来越多企业落户定南。而即将投入运营的省级公路口岸作业区,将为这些企业增强出口信心,实现出口全直通。
近年来,随着沿海港口竞争日趋激烈,加大吞吐量成为各大港口做大做强的指标动力,哪里有货源,哪里就有沿海港口的争夺。随着港口数量的增多,港口间的竞争势必愈演愈烈,如何争取到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货源?谢慈生表示,定南“无水港”要实现港口功能建设的率先发展,首先就要加强内陆“无水港”的自身建设,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其次,加大走出去力度,积极与沿海港口对接,开通“绿色通道”,实现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定南电子口岸平台作用,在实现省内通关信息联网的基础上,力争实现与沿海电子口岸联网,从而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换,实现沿海港口与赣州内陆地区的通关作业一体化,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为内陆地区开辟一条连接港口、通向世界的“黄金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