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理财18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3日
中国保监会放宽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的比例和范围,但因经济转暖令债市预期悲观,将导致保险资金建仓谨慎,政策短期的债市刺激作用有限.
分析师们表示,保监会此举从长期来看将增加债市需求,但受升息预期隐忧打压,当前并非债市建仓的有利时机,预期政策效果很难立竿见影,保险公司更需关注由此增加的债市信用风险.
上海一保险机构交易员认为,"这次主要还是扩大了保险资金可以投资债券的比例和范围,...从长期来看,增加了债市的资金量,政策还是偏于利好的,但这也加大保险公司的信用风险."
中国保监会周四将保险机构投资企业(公司)债券的比例,由不超过该保险机构上季末总资产的30%,调整为不超过该保险机构上季末总资产的40%.并表示,投资无担保债券的,内部信用风险评估能力还应达到监管规定标准.这也是监管层首次放开保险机构投资无担保债.
上述交易员表示,由于保险资金期限较长,出于资产配置的目的,保险公司投资的债券期限也大多偏长,虽然在4月份保监会就曾放开对中期票据的投资,但对于这部分中期品种,保险机构的投资比例并不高,此次放开对企业债的投资,将使保险资金的配置资产方面拥有更多的选择馀地.
保险会在4月份曾发出通知,允许保险公司投资地方债和中期票据,以及大型国有企业在香港市场发行的债券、可转换债券等无担保债券;但公司债和企业债当中的无担保投资品种当时并未在列,市场人士认为,保监会可能是考虑到相关企业资质参差不齐,风险较难控制.
**政策效果难以立竿见影**
上海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分析师认为,在投资香港市场的债券方面,以前规定保险机构可以购买国内评级机构评定的AA以上的债券,此次新政策增加了国际评级机构这块,相当于增加了一些可投资的品种.
北京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债券投资经理则表示,保监会新规能否在短期内令保险公司提高对企业(公司)债的投资规模,首先取决于市场走势情况,其次也要看企业债的绝对收益水平能否满足配置需求,每个公司肯定都有所差别,相对而言,对寿险公司更有利一些,因其信用债投资比较多,而财险公司的债券配置久期比较短.
上述上海一保险公司分析师也谈到,"这个影响肯定是存在的,信用品种大家都喜欢,收益率高嘛,可投的信用额度增加了,但也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市场人士大多认为,中国经济转暖的趋势下,特别是澳大利亚升息後,投资者对中国央行加息的预期也逐渐增强,债市面临调整的压力;即使保监会扩大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比例和范围,当前也并非债市建仓的好时机,短期内该政策并不会造成现券收益率的下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8.9%,前三季度增长7.7%.中国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在三季度愈加明确,然而在拉动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的贡献率持续上升并接近95%,意味着今年实现保八(经济增长8%)已无悬念,调结构的长期任务却更显艰难.
**关注保险公司的信用风险**
本次保监会的通知中还提到,保险机构运用内部信用评级检验外部评级结果,投资无担保债券的,内部信用风险评估能力还应达到监管规定标准.保险机构必须关注偿债资金来源的充分性,明确第一还款来源,重点关注担保的有效性,防范以小保大、互相担保、连环担保造成的风险.
前述上海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分析师表示,此次放开保险机构投资无担保债仍附加了一定的条件,拟投资的品种及额度要首先向保监会申请,在获批後方可购买.
尽管保监会关注到保险机构的信用风险并采取审核资格等措施,但对于保险公司投资范围的扩大,部分业内人士还是态度谨慎.
一位保险公司人士称,从近期来看,扩大险资投债的比例和范围,能通过投资高收益债券,提高保险公司债券投资的整体收益,但从远期来看,则可能面临较大风险.
他解释说,今年银行投放大量信贷来帮助中国经济复苏,未来可能会造成不良资产等违约风险增加,保险公司投资无担保信用债,其投资组合中的违约风险也很可能大量上升.
"企业债的资质良莠不齐,一些小型保险公司风险控制水平说实话也不怎麽高,...我倒是有点担心,(政策)放开後,这些小保险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可能会明显提高."上海的一中型保险公司分析师称.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