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4日
又是一年开学季,贫困家庭学子的学费问题牵动着大家的心。信丰县以“团县委牵头、多方联运”为原则,广泛发动各单位、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力量,深入开展“连学子心 助大学梦”爱心助学活动,采取一对一帮扶结对的方式,帮助贫困家庭准大学生喜圆“求学梦”。
助学路上巧搭桥
8月25日,信丰县嘉定镇土墙背村莲塘小组准大学生黄丽群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该县茅台酒业爱心人士给她送来了5000元助学金。这让黄丽群全家人喜笑颜开,因为在这之前全家人还在为黄丽群的学费发愁呢。原来,黄丽群10岁时,父亲因意外去世,家里的重担就落在母亲身上,靠种菜供姐弟俩上学,养家糊口,每天凌晨两三点就要去菜地里摘菜,挑到市场上去卖。今年,她以544分的成绩考取了南昌大学。眼看着马上就要开学了,可学费还没有凑足。如今,爱心人士的慷慨捐资解了她家的燃眉之急。“谢谢你们!有你们的帮助,我再也不用为学费而发愁了。”黄丽群高兴地说。
而准大学生黄丽群与茅台酒业爱心人士的顺利对接多亏了该县团县委的牵线搭桥。为让贫困家庭准大学生顺利入学,早在7月,信丰县团县委组成调查小组,着手贫困家庭准大学生的调查摸底工作,深入贫困学生家中了解其家庭情况,从中选取拟受助对象;利用电视、手机报、宣传栏等途径,广泛宣传爱心助学活动,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发出捐资助学倡议。截至目前,在信丰县团县委的牵线搭桥下,该县共有60多名准大学生与爱心单位、爱心企业对接成功。
寒门学子喜圆梦
“谢谢团县委的关爱和爱心单位对我的资助,你们给我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心灵的慰藉,精神的鼓舞,我以后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好好做人,用智慧和知识回报社会,传递爱心。”8月26日,信丰县嘉定镇焦坑村新坳一组唐泽华从该县扶贫办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助学金,显得十分激动,不停地道谢。
唐泽华和姐姐唐春燕今年都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南昌大学录取,这让一家人既喜又愁,喜的自然是两个孩子考上了大学,愁的则是两个孩子上学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唐泽华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去年父亲查出患有肝病,长期在家休养,母亲则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家里全年的收入仅够维持生计。懂事的唐泽华就想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姐姐,正当家里一筹莫展时,信丰县团县委和爱心单位一道,及时向他家送上了第一期3000元的爱心助学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大学四年的学费有着落了,我和姐姐都能圆梦大学了”唐泽华如是说。
无独有偶,家住该县西牛镇居委会、考取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杨美兰遇到了和唐泽华同样的困境,学费也成了其求学路上的“拦路虎”,几年前她父亲出车祸,行走不便,干不了重活,母亲在家帮人做小工,收入微薄。由于家境贫寒,她利用暑期两个月时间外出务工,赚取了部分生活费,但是每年几千元的学费也让她发愁,让她没想到的是,该县煤炭局的工作人员给她送来了第一期3000元的爱心助学金,让她喜出望外,工作人员勉励她在今后学习中勤奋刻苦,生活上自强自立。“有了团县委的关爱和爱心单位长期的结对帮扶,大学四年的学费有着落了,不够的费用自己将在学校通过勤工俭学获取,尽量减轻家里的负担”杨美兰说。
一纸协议保长远
8月29日,信丰县档案大楼一楼会议室爱心融融,没有鲜艳的花篮,没有飘扬的彩旗,更没有喧天的爆竹,有的只是爱心。在该县团县委的见证下,该县财政局、煤炭局、矿管局、扶贫办等14家爱心单位成功结对帮扶14名大学生,并授予捐助方“爱心单位”荣誉牌匾,获得资助的每名学生,在团县委提供的一份“连学子心 助大学梦”资助贫困大学生协议书上,认真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据介绍,为使受助学生能够在高校安心学习,不再为学费发愁,该县相关资助单位与受助学生进行一对一长期帮扶认捐,并签订“连学子心 助大学梦”大学生资助协议书,根据协议,每个捐助单位资助贫困学子1.2万元的爱心助学金,分四期进行资助,捐助单位每年向贫困学子提供3000元的资助金,直到受助学生完成学业。为了能激励受助的大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信丰县团县委给每一位受助者发放爱心“联系卡”,希望受助方能经常联系资助方,告诉资助方自己在大学每个阶段的情况,与资助方共同分享他们在大学里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这一点,也被写进了协议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