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储得了 存得好 卖得俏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4日

    目前,宁都县夏粮收储工作已全面展开。金黄的稻谷,以每公斤2.7元的托市价被收购。喜获丰收的农民,不再担心粮食价格或销路的问题,因为这一切都有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为他们操心。

    粮食生产一头连着广大粮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宁都是“赣南粮仓”,每年供应赣南市场的粮食占全市粮食总量的六分之一。今年以来,承担着保证赣南粮食供应重任的宁都县,通过扩大仓储、建好粮仓、延伸链条等举措,保证夏粮颗粒归仓,稳定供应粮食市场。

    (一)

    8月20日,宁都县长胜镇种粮大户赖明生黝黑的脸上漾着灿烂的笑容,夏粮丰产又丰收,让这位朴实的农民喜笑颜开。“往年种粮,可是欠收也愁、丰收也愁。丰收愁什么呢?愁卖不出去,家里没地方储粮呀!这两年不同了,种多少收多少,我们种得踏实安心。”赖明生说。

    以前,由于硬件设施不到位,粮食储存仓库吃紧,农民种粮不易,卖粮更难。为保证粮食颗粒归仓,今年以来,宁都县通过粮库退城进郊、修旧建新等方式,积极扩大仓容,提升粮食储存能力,不仅对全县粮食进行收储,同时对周边的广昌、南丰、南城、宜黄等粮食主产地的稻谷进行收储。

    为扩大仓储能力,该县在水东工业园置地72亩,新建中心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中心粮库,实施退城进郊,新增库容5万吨。同时,中储粮宁都直属库利用国债投资新建标准仓库,新增库容15万吨。

    该县还按照“统筹考虑、整体推进、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补助203万元,落实地方配套400万元,对各乡镇的危仓老库进行维修。维修后,全县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共有有效仓库47座,仓容达8.27万吨。

    逐步扩大的仓容,使该县粮食储存能力得到提升,以往粮农粮食“卖难”问题得以解决。如今,农民种的粮食在市场上非常走俏,不仅该县粮食流通服务中心、中储粮宁都直属库按托市价大量收购稻谷,而且该县引进的大批粮食加工企业,也纷纷以较高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如今,农民的粮食不愁卖,价格也一路走高,形成了买方市场的小气候。

    (二)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近年来,宁都县粮食管理工作人员一直坚守这样的信念,他们像呵护自家孩子一样守住、管好每一粒粮。

    走进该县粮食流通服务中心粮仓,只见金黄饱满的稻谷,在仓库里面吹着空调,工作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来查看储存情况。

    “粮食的存储条件,关系到粮食的营养价值、口感及品质好坏。因此,除了空调机、除湿机,我们还对仓房的屋顶、隔热层进行了加高改造,利用架空层促进屋面的气体流通,仓库内冬暖夏凉,稻谷‘住’的房子,比我们办公室更舒适。”该中心主任黄建华说,中心新建的粮库全部添置通风、环流、电子检测等先进保粮设备,积极推行机械通风降温、膜下环流熏蒸、粮情电子测控等先进技术,实现科学管粮,好存粮、存好粮。

    由于种种原因,宁都县一些粮管所也还存在瓦面屋顶、条件简陋的储粮老库。为了防止粮食受潮,粮管所在粮库地面铺上厚厚的砻糠,四面墙都用彩条布包裹起来。

    “天气热的时候,我们白天关窗降温、晚上开窗散热;下雨的时候,我们都要第一时间赶来仔细查看会不会漏雨、需不需补漏。”该县东山坝镇粮管所保管员李志泉告诉记者,就是用这样的土办法,这些年来所里一直没有出现坏粮的情况。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今,宁都县不仅通过扩大仓容保证粮食颗粒归仓,同时改善仓库环境提升粮食品质,实现了从“有粮”到“优粮”的转变。

    (三)

    近日,宁都县粮食流通服务中心与广东梅州市粮食企业合作,签订了1万吨的粮食购销合同。启动夏粮收储工作前,该县粮食流通服务中心积极与周边地区建立购销合作关系,将粮食卖到了广东、福建、江浙等地,加速储粮的促销力度,为新粮腾出仓容。

    近年来,受到进口粮食的冲击,宁都县粮食一度出现滞销。为此,该县及时调整思路,通过与周边地区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种植发展优质水稻、打造绿色品牌等方式,在市场牢牢站稳脚跟。该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方式,引进优质种子和科学的种植技术,已推广优质稻种植近10万亩,其加工的“翠田”牌优质大米,每公斤市场售价可达20元。

    跳出原粮销售的意识局限,该县引进43家粮食加工企业落户工业园区,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将稻谷“吃干榨尽”,赢得了市场的多方青睐。

    “别小看这稻谷,现在可全身都是宝。”在宁都县丰泽米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一边摆弄着机器,一边向记者介绍道,稻谷去壳刨光后变成优质大米,碎米被制作成米粉、米线,米糠成了原料被加工成食用色拉油,糠饼成为饲料、肥料,谷壳成了燃料,燃烧后的谷壳灰,又成了制造蚊香的原材料……

    从田间,到仓库,到生产车间,再到市场和餐桌,千辛万苦一粒粮,成了农民的“致富粮”,也成了该县主导产业的重要支撑。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廖海峰 记者李美霞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