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1日
|
||
|
8月7日,宁都县中南山大道一侧,占地180亩的县人民医院新院内熙熙攘攘,患者们正在该院有序接受治疗。明亮宽敞的病房、先进的设备、完善的科室设置,无不让患者感到轻松而舒心。5月9日完成整体搬迁的宁都县人民医院新院,是我市最大的、按三级医院标准建设的县级人民医院,自运行以来,已为周边7.3万人次患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带动该县各级医疗机构提档升级。
今年以来,宁都县投入大量资金及人力物力,着力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为平台提升卫生服务能力,让百姓足不出县便能享受优质卫生服务。
基础薄弱,打响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
8月7日,宁都县建国街上车水马龙,汽车、摩托车把狭窄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菜市场旁边,一栋民房建筑静静矗立,这便是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宁都县妇幼保健院。走进院内,只见民居般大小的三层楼房,建筑破旧不堪,检验设备简陋,手术设备不全,住院病人也非常少。
“条件很艰苦。”据该院院长谢光轮介绍,占地面积仅900平方米的妇幼保健院,场地是租用的民房,拥有的价值超过10万元的设备就只有一台B超机,手术室、分娩室设置均达不到标准。由于设备欠缺、条件简陋,该保健院很多项目无法开展,已越来越难承担起为该县妇女儿童提供卫生服务、疾病救治等卫生服务的责任,仅保存儿童听力筛查、孕产妇保健知识咨询等基本的卫生服务,无法开展复杂的剖宫产术,无法接收病情危重患者,全年业务收入不到100万元。
交通不便、设备落后、条件简陋……基础薄弱,一度困扰着该县群众,改善就医环境,成了群众迫切的愿望。所幸的是,去年,该县启动了妇幼保健院易址新建项目,规划占地47亩,按三级妇女儿童专科医院的标准进行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土地平整等工作。为解决基础薄弱的燃眉之急,该县还紧急部署,对该县妇幼保健院进行过渡性安置,从新建的计生服务大楼中,调剂出一部分楼层,供该县妇幼保健院暂时使用,以更好地为妇女儿童患者服务,预计9月可完成搬迁工作。
该县妇幼保健院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曾普遍存在于宁都县各级医疗机构中,群众看病难问题,曾牵动着自中央至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心。近年来,该县领导下定决心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就医环境,一场自上而下的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便在宁都县卫生系统内打响。
龙头带动,各级医疗机构全面升级
5月9日,宁都县人民医院新院完成整体搬迁并正式运行。这个占地面积180亩、按三级医院标准建设的医疗机构,正以其全新的设施设备、科学合理的科室布局、强大的人才力量,为全县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这是一次艰辛的搬迁。“当时,医院还有住院病人3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无法正常行走或出院的危重病人。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县里把全县的护士都调动起来了,急救车一趟一趟地运送危重病人,护士则全程监护患者情况,发现险情立即施救。结果,危重病人全部安全送达新院,继续接受治疗。”接受采访时,该院办公室主任叶芳婷说。
“我从来没想到能在县里享受这么好的住院条件。有中央空调,有太阳能热水器,环境又好,住院好像住在公园里一样。”8月7日,在宁都县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曾泽贤告诉记者,以前的人民医院狭窄拥挤、设备落后、条件简陋,医院里满满的都是人,连过道上都住满了人,要不是迫不得已,真的不想在那里看病。而如今,按“科学化、规范化、园林化、现代化”标准建设的新院,共设置病床1000张,配置了美国通用公司的0.35T永磁核磁共振仪、GE公司16排螺旋CT等先进设备,能为全县群众提供高端、优质、精准的医疗检查和救治。据介绍,完成整体搬迁后,该县人民医院新院接诊患者人次比原来增加了20%,越来越多群众在这里接受专业的治疗。
宁都县人民医院的巨变,是该县紧抓振兴发展重要机遇,全面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近年来,该县全面启动了县、乡(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争资争项,先后投入近5亿元,开展了县中医院易址新建,22所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299所村卫生所新改扩建等工程。
兴医兴院,全方位提升卫生服务能力
前不久,家住长胜镇长胜村二组的老年患者邓某,因肛旁流液20多天被送往长胜中心卫生院。在该卫生院进行全面检查后,邓某被确诊为复杂性马蹄型肛瘘。经完善相关检查和术前准备,该卫生院在腰硬连合麻醉下为其行肛瘘切除术,术后邓某恢复情况良好,近日已顺利出院。
原来,长胜中心卫生院病房阴暗潮湿,设备简陋,很多检查不能做,很多项目无法开展,周边农民得个大病,就得辗转奔波,到县、市级医疗机构就诊。为改善就医环境,该卫生院筹资600万元,新建了一栋6层综合大楼,并于2013年9月完成搬迁。如今,该卫生院设置病床100张,并添置齐全的抢救设备,提升院内急救能力,可在最短时间内为危急重症病人实施有效抢救。同时,提升技术含量,开展阑尾、疝气、胆囊摘除、骨伤、肛肠等专科手术,拓展服务范围,让许多需要手术的大病患者,在该卫生院也能享受专业治疗。据了解,去年,该卫生院共接收门诊病人14074人次,住院病人3802人次,实现业务收入近700万元;今年上半年,该卫生院共接收门诊病人9229人次,住院病人2358人次,实现业务收入500余万元。
完善基础设施,只是走出了提升卫生服务能力的第一步,没有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撑,治病救人只会成为一句空谈。为此,该县各级医疗机构还通过合理设置科室、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医院管理等方式,着力提升卫生服务能力。
该县中医院于2012年完成整体搬迁后,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由原来的191人增加至314人,拥有高级职称医师从原来的8人增加至11人;骨伤科、康复医学科、老年病科被列为省级重点专科。2013年,该院共接诊门诊病人13.55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1083人次。
而即将进行过渡性安置的该县妇幼保健院,目前也在积极开展专科技术及人才储备工作。该保健院通过社会招聘、从乡镇卫生院引进等方式招纳专业人才,并分批次将原有职工派往该县人民医院、市三级医院等医疗机构进行跟班学习,全面提升人才素质和业务能力,为该县妇女儿童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该县今年在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人才兴医,管理兴院”工作,着力推进人才引进、培训工作,完善医院管理,纵向延伸医疗资源,全方位提升县、乡(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业务水平,让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