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 >> 正文内容

昆山:小保险服务大民生

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1日

  引入商业保险机制,政府的“手”和企业的“手”联合起来,政府主导、保险公司承办。协同效应放大,政府尝到了甜头,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已相继开展“民生保险”的实践。2012年,人保财险苏州市分公司和当地政府联手,在昆山市推出“民生保险”组合拳,累计保障25万户家庭、75万户籍人口,累计支付各类赔款逾1000万元,其中万元以上赔款计113笔。2014年针对民政部门认定的五类困难人群调整人身伤害理赔额度,在原标准基础上调增20%;住房损失各类救助标准在原基础上提高100%。昆山“民生保险”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中发挥了“稳定器”作用,被居民称为“小保险服务大民生”。今天,本版推出组合报道,全面解析昆山“民生保险”。

昆山居民咨询民生保险 冯曦/摄

  □本报记者 祖兆林

  阳春3月,一个“播种”的好时光。记者穿行在昆山田畴交错,炊烟袅袅的村镇,感受到建设幸福昆山的进程中,“民生保险”给老百姓带来的“灿烂的笑容”。

  “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就是我们政府最大的事,昆山率先推出的关乎民生幸福的‘五有’工程,就是昆山发展追求的‘人民笑容灿烂’应有之义。”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说。

  保险机制化解突发事件

  成都籍大学生丁江山,在昆山“仁宝电脑”工作,下班途中,经青阳港仁宝大桥处,发现有人落水,立即跳入水中救人,丁江山因体力不支溺水罹难。丁江山见义勇为行为立即得到了昆山“见义勇为基金会”的认可,丁江山家属获人保财险昆山中心支公司支付的救助金50万元,当昆山市和人保财险告知其家属获得50万元见义勇为保险理赔金,丁江山家人全然不知这个保险。

  丁江山家属受益的“见义勇为”保险项目,是昆山市施行的公共突发事件保险制度(民生保险)内容之一。该险种不断扩大保障范围,还涵盖了公共卫生事件、食品火灾、爆炸、溺水等昆山居民日常生活面临的主要风险。其中,见义勇为专项保险项目为全国首创,并把外地户籍人口纳入,保障额度高达50万元。

  “我们是想政府花小钱,为老百姓办大事。”昆山市农办科长王泉根介绍,昆山市政府一年投入保费300多万元,而保险金额超过2000亿元。如果不借助保险这个“减震器”,光靠政府兜底显然不现实。

  王泉根说,2012年以来,昆山市把“民生保险”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由政府财政出资,以商业保险的模式,创新突发事件保险制度。该制度开始推行时市、镇财政和个人保费比例是5∶4∶1,目前由政府全额买单,已经覆盖全市所有户籍居民。

  昆山人保财险副总经理林劲松告诉记者,昆山市信访局原来与人保财险是邻居,信访局为接待来访者被搞得疲惫不堪,而来访者大都是因突发事件引起的。信访局向政府领导汇报,能否借力保险机制化解公共突发事件?此想法与人保财险不谋而合。

  于是,在江苏保监局和苏州保监分局的指导下,苏州人保财险针对昆山人保财险的方案,在总部大力支持下先后开发出、见义勇为责任保险、苏州老宅火灾保险等10余个公共突发事件的民生保险产品。

  “民生保险”还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纳入其中,即由政府出资的政策性保险,包括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和重大自然灾害房屋附加火灾(爆炸)保险,覆盖全市户籍人口和居民住房。昆山临近东部沿海,是台风、雷击等高发区, 1990年-2011年20年间,全市累计因遭受台风、雷击直接经济损失10多亿多元,伤亡200余人,仅2008年雪灾,损毁民房就达千余间。灾害救助不能只是“毛毛雨”。民政局与保险公司合作,解决了这一难题。

  昆山民生保险方案施行以来,已累计支付各类赔款逾1000万元,万元以上赔款计113笔。据昆山人保财险副总经理陆阿明介绍,民生保险只能保基本。在上级公司的支持下,昆山人保财险又开发了补充性的市民保险“和谐家园保险”,为居民提供比民生保险更加全面、更高水平的保险保障。

  记者还了解到,昆山民生保险的救助体现了差异化,2014年针对民政认定的五类困难人群调整人身伤害理赔额度,在原标准基础上调增20%;基本生活设施中白色家电等救助补贴标准作了大幅度调增;住房损失各类救助标准在原基础上提高100%。

  联合查核是确保“民生两险”实施的重要举措。通过政府部门与商业保险部门共同核灾、理赔,由专业理赔人员依据保险条款逐项审核、逐条对应,有根有据,提高了理赔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既发挥了保险机构的专业性,克服了随意性,又能使政府部门与保险机构在理赔过程中相互监督,有效防止少赔、漏赔现象,维护和保障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

  引入商业保险机制,政府的“手”和企业的“手”联合起来,政府主导、保险公司承办。协同效应放大,政府尝到了甜头,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昆山巴城镇居民到柜面办理民生保险理赔。冯曦/摄
 

  找准政府和老百姓需求的 “共振点”

  如何找准参与社会管理“切入点”,苏州人保财险用心经营,积极创新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的探索,找准保险机制转嫁自然灾害风险的节点,组建精英团队、深入基层调研,开发“民生保险”险种,超前谋划,在昆山等地先行试点。

  在江苏保监局和苏州分局的指导下,苏州人保财险进行不断地调研和总结,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历时3年时间,推动苏州市第一家把“民生保险”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的项目,保险公司参与社会管理职能得到体现。创新险种,开发的“民生保险”形成“组合拳”。该险种覆盖市辖区所有城乡户籍人口和家庭,居民不需办理任何手续,自然列入保险范围,一旦发生灾情,政府和公司保险联合查核,保证理赔的公平、公正性。

  “民生保险”还具有“普惠制”的特点。去年7月7日,秦三孝在周市镇永平家园小区内行走时与二轮踏板车发生擦撞,肇事者逃逸,导致秦三孝致死。像这样交通肇事逃逸的事件,找不到下家,得不到经济赔偿突发事件屡见不鲜,民生保险经济补偿有效地解决这类民生问题。

  据陆家镇服务中心高主任介绍,多年来,昆山市政府借力经济的不断发展,一直致力于昆山市民生问题的改善,尤其加大了“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投入,如公共事业投入、教育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政府为百姓办理民生保险,是为了不断完善居民防灾减灾体系,减轻重大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给人民群众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创新灾害救助模式,增强人民群众防灾抗灾能力,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民生保险充分利用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以商业保险的模式,来逐步完善民生救助政策。

  昆山“民生保险”主要涵盖两个板块,即居民的人生意外和财险保险,只要是昆山的户籍居民,都可以享受由自然灾害以及意外事故引起的人身伤害,特别是增加了交通逃逸和见义勇为和溺水保险新项目,不断扩大保额,自然灾害跟意外事故最高保额24万元,交通逃逸是10万元,溺水是12万元,见义勇为是50万元。同时,昆山市为应对学校突发事件,虽然有校园方责任险的保驾护航,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责任无法明确界定的校园安全事故困扰着学校,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经营。推出量身定做的 “无过失责任保障”。 方便了学校快速灵活地处理校园安全事故,为平安校园的建设再筑一道防线。

  民生保险也有好帮手

  昆山城市一体化进程加速,外来人口的日益增加,使得个人及家庭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人身风险日益增加,这是广覆盖普惠制的民生保险所无法解决的。人保财险昆山中心支公司通过深入调研,面向昆山居民推出“和谐家园”保险。

  2013年7月13日,陆家新安新材一居民家中发生煤气爆炸,冲击波至周边20户居民受灾,平均每户损失400-500元,由于赔付金额较小,属于民生保险责任免除,但因为该户投保了民生保险补充产品“和谐家园”,人保财产昆山中心支公司仅用2个工作日就将赔款送到居民手中,累计赔付10005元。村委会、受灾居民齐赞“和谐家园”是民生建设的好帮手。昆山人保副总经理陆阿明介绍,该公司推出的“和谐家园”保险是民生保险的补充保险,相较民生保险而言,其保障范围更广、保障程度更高,本着自愿投保的原则,解决昆山居民在民生保险方面的特殊需求。如包括家庭财产附加盗抢险、附加管道破裂等居民常发生的风险。

  据了解,昆山人保在推动“和谐家园”保险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四项做法。

  一是深入调查百姓需求,创新保险责任。家庭财产方面新增盗抢、管道破裂和对第三者应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责任;意外伤害方面增加住院津贴和丧葬补贴,另外提出意外伤害保障家庭成员共享的概念。

  二是以村(社区)为单位,居民自愿投保,出险理赔政府第一时间知晓,与民政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价格惠民。充分研究政府民生保险定价机制,贯彻民生保险为民生的理念,制定出团体折扣价150元/户(低于市场价70%),但保障程度却高达359000元。

  四是向五保户和特困职工家庭两类特殊群体赠送“和谐家园”保险,切实提升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程度,锦溪镇覆盖面达到45%,有的村承保面达到70%。

  运行机制有待拓展

  昆山市“民生保险”最大特点是由政府全额买单,居民不需支付保险费。有关人士认为,应适时让居民按一定比例出资投保,目的是提升风险意识。

  昆山市民政局有关人士表示,这一做法在探索实施“民生保险”的初期,无疑具有推动、引导作用。但从长远看,要使这一民生工程更具生命力和持久性,既要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引导群众的参与,可在“民生保险”运行成熟时,适时让居民群众按一定比例出资投保,通过群众参与投保,提高风险意识和自身抗风险能力。该市民政局负责人建议,在保险运行模式上,可借鉴兄弟省、市的做法,建立群众自愿投保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投保激励机制,即居民不投保,政府不补贴(困难对象除外),这一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调动居民群众投保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政府和居民个人共同参与灾害风险管理的意识。同时,引导居民群众投保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防灾减灾和风险意识的宣传教育过程。

分享:

来源:中国保险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