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昆明民间资本活跃前行

来源:新民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8日

  日前,昆明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市金融机构(不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724.52亿元,比年初增长5.2%;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920.31亿元,比年初增长4.38%;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574.56亿元,较年初增长385.3亿元,增长4.19%。

  “存贷款余额能够明显反应金融行业的活跃程度。存贷款余额越高,证明金融行业运营越加良好。”市金融办主任左晖认为,昆明金融“血液”运行通畅,经济这颗“心脏”才更加有力。

  致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位于云南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核心地位的省会昆明,金融业占比达全省60%,单极化发展特点显著。近年来,善用民间资本成为昆明金融改革向内发力的关键词,民间资本介入金融领域,对支撑项目建设、工业运行、园区开放、三农问题等保持了积极的融资能力。

  2008年底,昆明8家公司获批云南首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尝试将民间资本引入金融业。2012年起昆明开始试点引入民间资本管理机构以及民间融资登记平台,逐渐打破原本单一的民间金融形态。

  商机:小额信贷扶小助微、支农成效明显

  2009年2月,冷波的和谐小额贷款股份公司开始正式营业。仅2013年,就向市场投放了累计16亿元资金,其中70%用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

  “我们和传统商业银行比拼的就是一个‘快’字,30万元以下的贷款,平均3天办结所有手续,而传统商业银行则需要至少一个月时间,金融产品都是商业银行没有或不愿提供的。”冷波说,他的小额贷款公司有一款金融业务专门针对苗木、林权质押、抵押业务,以支持昆明农村地区的珍稀苗木种植业发展。

  小微企业数量庞大、贷款期限短、周转频率快,而银行贷款需要硬性的资产抵押,这恰恰把众多不具备抵押条件的小微企业挡在了门外。

  民间资本敏锐地嗅到了商机。“把小微企业的权益性资产变现,这就是金融创新的过程。”冷波介绍,近5年经营过程中,他的小额贷款公司经历了被误解为“高利贷”、到逐渐开始信任的转变,生意也越做越大。在同行眼里,这个起步较早的小贷公司已成为行业翘楚,仅仅几年,通过扩股融资将公司的资本金扩充到2亿元。

  来自省金融办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昆明已经聚集了114家小额贷款公司,这个数字是2008年启动时的14倍还多,平均注册资本金达9373万元,高出全省平均值近4000万元。“昆明小额贷款公司在全省占了五个第一:发展最迅速;监管最有效;股权结构最多元,有国有、民营、外资;利润总额最高;收税贡献最大;机构规模、平均注册资本最高。”省小额贷款协会副主席向萍介绍。

  “去年昆明所有小额贷款公司投入支农的资金共83亿元,近60%以上的贷款投入三农项目,极大弥补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不足。”左晖介绍,富民一位曾经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2万元的养殖户,现在已成长为当地最大的养殖场主,带动了一大批村民搞养殖,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仅仅是2万元。

  按照省政府相关部署和要求,昆明还全面推进以“三权三证”抵押融资为重点的“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启动林权、土地经营承包权、农村农民宅基地建设用地权抵押、质押业务,以引导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及邮储、富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对涉农项目提供资金,开展涉农保险等,为农户提供生产保障。2011年起昆明施行的“保险三年行动计划”,险种涉及农业,畜牧业等多个方面,对农民利益进行全面保障。

  困难:五大瓶颈亟待破解

  截至去年末,尽管我省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排名全国前五位,但实收资本、贷款余额与其他省份都有较大差距。

  昆明的小额贷款公司想要取得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五大瓶颈。

  困扰小贷公司经营者们的,首先是融资问题。按规定,云南小贷公司融资杠杆不能超过注册基本金的50%,也不能向超过两个政策性银行融资。而在沿海发达城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杠杆最低也能达到100%,西南城市重庆融资杠杆甚至达到230%。“这意味着,在昆明注册基本金1000万元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规模不能超过500万元,而在重庆,同样的小额信贷公司可融资2300万元。”冷波感叹,云南小额贷款公司起步伊始融资杠杆就比发达城市低,尽管约两年前上调了小额贷款公司注册门槛,要求昆明主城四区加上安宁、呈贡范围内,注册资本金需2亿元,但这已经慢了好几拍。

  其二:小额贷款公司身份尴尬。业内人士介绍,民间小额贷款公司普遍被视为一般工商企业,其主要经营内容与一般金融机构相似,但却无法进行土地、房产抵押,相应权益得不到保障。(记者 李双双)

分享:

来源:新民网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