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雷泓霈:“欠薪入罪”关键在于执行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8日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发布8起典型案例,其中两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是首次公布的欠薪入罪案例。这两起案例的被告人分别拖欠工人工资29万余元和11万余元,并隐匿个人行踪,在有关部门责令其支付时仍拒不支付,两被告均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上并处罚金数万元。

  2011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将恶意欠薪行为入罪,2013年相关部门又出台司法解释。然而,各地对恶意欠薪的处罚却不是很理想,更少有“老赖”被判刑。

  究其原因,在于基层执法人员取证难,认为案件的性质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而且对恶意欠薪的界定尚存在一些顾虑和争论,以至于出现“人保部门抱怨自己没有侦查权,公安机关抱怨说立案门槛高、条件苛刻,法官也在抱怨层层转包导致欠薪主体难以认定”等情况。

  最高法院此次公布欠薪入罪案例,为基层执法提供了必要的司法范本,而且明晰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构罪要件:主观方面应以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为目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或者是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拖欠的劳动报酬需达到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为前提。减少了争论和疑虑,各级法院可以比照办理,能更加积极地出手,让恶意拖欠者受到重罚,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落到实处。(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雷泓霈)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